我不懂昆曲,也算不上喜欢。我生在劳动人民家庭,成长的年月里又遇上了“文革”,有线广播里播放的全是样板戏。少年人记忆力最强,到现在我还记下来好多段子,一个时代一瞬间的涂抹,对于一个人来说,却是一生的耽误。我现在再努力也无法走得更远,苏州人的说法是胎里毛病,对于高雅的有质量的艺术,比如昆曲,也就很难结上很好的缘分了。

好在苏州昆剧院和拙政园联合纪念世界文化遗产日,我也去参加了。我就是混在人堆里的南郭先生吧。坐在一张八仙桌上,一边欣赏一边发微信:远香堂上《牡丹亭》,远香堂下剥莲心。香莲碧水动风凉,不是生活是风景。

放在八仙桌上的莲心,是远香堂前的荷池中生长的,是导游女孩子一颗一颗剥出来的,我们粗糙而有点庸俗的生活,因为那慢条斯理的生长和温顺委婉的劳动而细腻丰富起来。在昆曲一唱三叹的背影下,这一个瞬间,我们和古人走近了许多。

去参加这个活动的时候,每人领到一把折扇,我以为折扇空白的一面浪费可惜,就想画点东西。最初我是想画戏曲人物画的,就画《牡丹亭》吧,但我没有人物画的基础,画上的女子怎么看也不是杜丽娘,我只好在她身上加一些碎花,再在她的辫梢上加上红结,手上拿一枝梅花,再画一个穿着长衫的小伙子。

画面上的女子,不是大家闺秀杜丽娘,而是市井之中,酱油店老板的女儿。她心中暗恋在店里做学徒的小伙计,就主动邀请人家道:我们去听昆曲吧。

我这幅画的主题是,昆曲不仅是大户人家的闲情逸志,也是平常百姓的茶余饭后。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