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发碧眼的小裴,手头正在看一本叫《昆剧折子戏初探》的书,书上到处是她圈圈划划的笔迹。这个来自英国的昆曲义工到江苏省昆剧院才半个月时间,已经完全进入状态了。
  以往我接触的来自国外的昆曲义工,都是留学生,趁着在中国读书的空闲,为昆曲做些事情。而小裴却是放弃了在英国的工作,只身一人来到中国,专程为昆曲打工。

小裴来自英国利兹附近的一个小城,小裴是她的中文名,从英国爱丁堡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一直因为从事着与中文无关的工作而苦恼,来到江苏省昆剧院做一名翻译兼对外业务经理,让她很欣喜——“终于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工作”。

在爱丁堡大学中文系,老师给她取了个中文名字小裴。大学毕业后,她在父亲的公司里帮忙,兼职做些中文翻译。她的家乡是个小城,用中文的地方不是很多,她苦于自己的中文水平得不到提高,没有更多的用武之地。就在这时,小裴的校友、加拿大人石峻山从中国向她发出了邀请——请她到江苏省昆剧院工作。

石峻山毕业于哈佛大学东亚文化与语言系,在南京大学留学期间喜爱上了昆曲,到江苏省昆剧院做了一名昆曲义工,翻译了《1699·桃花扇》。今年,石峻山要回加拿大上学,主动为省昆找接班人,他想到了英国的小裴。

去年12月底,小裴应邀来省昆考察。之前从没接触过昆曲的小裴就在这短短的两周时间里,喜欢上了昆曲。“看昆曲的演出,我感觉自己好像回到了600年前,看字幕我只能知道个大概意思,但是看演员丰富的表情和动作可以看懂很多东西,那些漂亮的服装我也很喜欢。”对于昆曲的节奏,小裴觉得不慢,“有人觉得慢是因为现代人生活节奏太快,看昆曲,其实对现代人来说是一种放松。”

抛开家人与朋友,漂洋过海独自一人来中国工作,而且是一份月薪只有1800元的工作,是需要勇气的。小裴曾经犹豫过,但“这份很有意思的工作”的诱惑力战胜了一切,让她在今年7月终于来到南京。

每月1800元只够租房,其它开支要靠小裴这几年在英国攒的积蓄。小裴说每个人想像的好工作是不一样的,暂时收入不高对于25岁的她来说不是最重要的问题,“我觉得这是一份好工作,因为在昆剧院这样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我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可以完全融入到中国人的生活、文化中。”

小裴来中国前,曾经写过一份“心理准备”清单,上面列了一些当她想家难过时为排解愁绪可以做的事情,比如去从没有去过的地方散步,做一个从没做过的菜,给爷爷奶奶写信,做指甲等等,但至今这些事情她一件还没做,“因为我很愉快。”

小裴已经为昆剧院翻译了几出折子戏,开学后,她还要到南大留学生中去宣传推广昆曲。“明天我就开始学书法,将来我还想学点昆曲表演,最想演《牡丹亭》里的丫环春香。”

小裴很满意现在这种充满乐趣的生活状态。

小裴说她会在中国“漂”几年,等年纪大一些,想有稳定生活了,再回英国,不过还是从事与中国有关的工作,比如在大学里做一名中文老师。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