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的一部青春版《牡丹亭》,让年轻的巾生演员俞玖林一举成名,拥有了众多粉丝。此次苏州昆剧院来汉上演四部大戏,俞玖林也和沈丰英带来新作《玉簪记》。昨日上午,俞玖林在演出前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和2008年初次来汉时相比,这位昆曲“男神”依旧斯文秀气话语不多,俊秀的眉眼里少了当年的青涩,多了一份成熟的韵味。
改变人生的《牡丹亭》
回头看都是遗憾
《牡丹亭》之后,俞玖林成为昆曲的青春偶像,粉丝追捧他的热度一点也不亚于娱乐圈追星。但俞玖林提到这部戏,最先想到的词是遗憾:“说不清具体哪一点有缺憾,只是回头去看,总觉得还可以做得更好。”他认为自己当时还处于懵懂的状态,表演技艺上的拿捏、控制的火候不够,“一直到演了100场,汪世瑜老师表扬了我,我自己也觉得好像找到点感觉了。”
戏曲界常说,青春版《牡丹亭》拯救了昆曲这个剧种,而对于俞玖林来说,《牡丹亭》也改变了他的人生。“这部戏是我人生中非常关键的一个转折点。以前我就是个演员,只是把昆曲当作一份工作去完成,现在它是我的事业。”俞玖林说,青春版《牡丹亭》之后他在剧目创作之外,担任了很多昆曲推广的工作,“有了一份对昆曲的责任和使命感”。
抓住青春的尾巴
有另一种风味
此次俞玖林和沈丰英再度携手上演的《玉簪记》,曾有昆曲、川剧、京剧、越剧等多个版本,剧中的《琴挑》、《秋江》等折子戏更是戏迷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俞玖林介绍,此次新版《玉簪记》是一个非常完整的版本,更融入了琴、曲、书、画,尽显昆曲高雅、写意的美学格调。排演这部戏,不再像当初排《牡丹亭》时在形体训练中备受折磨,但俞玖林的压力依然很大,“因为有《牡丹亭》珠玉在前,观众们的要求高了,我自己对自己的要求也高了。”看到有宣传文案中用了青春版《玉簪记》的提法,他特别强调说,“我们从来没有这样提过,冠以青春版的只有《牡丹亭》。”
身为“70后”,已过而立之年的俞玖林提到“青春”时多少有些感慨,“现在‘致青春’是个热门话题,很多人写过很多文字谈过。不管你承不承认,青春还是有个年龄界限的。现在我离青春越来越远了,但我相信,抓住青春的尾巴,也会有另一种风味。”
来武汉五次
从来没去过东湖
从2008年开始,青春版《牡丹亭》已经是第五次来汉演出,但谈到武汉,俞玖林几乎没有特别的印象,“感觉武汉是个大城市,这次坐动车来,觉得武汉铁路特别发达。”当年武汉大学连演3天学子挤爆礼堂的盛况,对他来说几乎没有概念,而武汉的地标黄鹤楼、东湖,都只是听说:“出来演出我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酒店和剧场里,我不是那种能忙里偷闲的人,总是希望能定下心来。”
似乎是怕人误会,俞玖林赶紧解释,“其实我不是那种完全沉浸在戏里的人,只是希望把舞台和生活分得很开,休息时间就绝对不想工作的事。”他的休闲生活是什么样?俞玖林终于露出了笑容,“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是什么样,我就是什么样”。
《玉簪记》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