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扫几天的阴雨,昨日终于放晴。走进朝天宫旁边的江宁府学,古色古香的建筑内传来乐声。这是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的演员正在为本周末的演出响排。

记者了解到,4月10至12日,昆曲品牌“春风上巳天”系列演出将在紫金大戏院上演。为期三天的演出汇聚了省昆剧院老中青三代精英。昨天响排的剧目是《白罗衫》,记者见到了昆曲老艺术家石小梅和赵坚。昆剧院的工作人员透露,此次石小梅和赵坚双双出山,实属难得。毕竟两位的年纪相加都超过了120岁。

老师赵坚亲自上阵,赵于涛跑起了龙套。跟随赵坚学戏16年,赵于涛坦言,在昆曲的路上也曾动摇过。“时代不同了,我们没法像前辈们那样一条道走到黑”,从学校毕业进入剧团也是他最迷茫的时候,“2004、2005年那会儿,我每个月的工资扣除房租就不剩下什么了”。好在后来,《桃花扇》在全国一下子火起来,让赵于涛这样的年轻人内心的那一团火焰又重新燃起来。

如今,80后的赵于涛投入到实验性昆曲的创作中。《319》就是一个例子,用昆曲的唱腔,念白,但不上妆,不带道具,不穿传统的戏服,“有时候别人问我,这还是昆曲嘛?我自己也不敢说,我只是拿一点点的昆曲的元素来做实验”。

“四月份正好是上巳天的时候,‘春风上巳天’是《桃花扇》里面的唱词”,石小梅笑称:“四月的演出,演的是昆曲”说这话的时候,正是阳光明媚的午后……

对于她来说,昆曲如何传承下去是他们这一代的任务。石小梅有三个徒弟,徒弟们的唱腔,身段,这些基本功都是她所看中的,“我常和他们说,你们不是跟我对话,而是跟前人对话,因为我的技艺也是我的老师传授给我的”。

响排中的《白罗衫》是南昆经典传承剧目,创排于1988年,其中《看状》一折系经典传统折子戏,由“传”字辈昆曲名家周传瑛亲自教授传承给石小梅。

石小梅的《白罗衫》唱了数百场,一点都没有变过,“这是传统的东西,不能变掉的,你变了人家来看什么?”所以,彩排的时候,舞台上“一桌两椅”,没有大道具,没有布景,完全遵循传统。

创新:拿一点点昆曲的元素来做实验

传承:每一次学习都是与前人对话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