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欣赏入门系列》
2015年6月14、28日及7月5日,北京浙大校友会高校分会和文化艺术分会连续举办了三次《昆曲欣赏入门系列》专题的启真论坛。文艺分会秘书长张一帆校友从《什么是昆曲艺术?怎样欣赏昆曲艺术?》到《现代曲学昌明的蝴蝶效应》再到《从“一出剧救活一个剧种”谈起》。论坛内容详实有趣,演讲过程精彩纷呈,讨论环节生动热烈,充分展示了张一帆校友对于昆曲知识的深厚功底和独到见解,体现了广大校友对于昆曲艺术的由衷喜爱。
嘉宾介绍:张一帆,1980年出生于浙江杭州。中国人民大学国剧研究中心讲师,硕士生导师、戏剧戏曲学教研室主任。北京市浙江大学校友会副秘书长、文化艺术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1998年至2009年先后就读于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中国戏曲学院、中国传媒大学,获文学硕士、博士学位,2009年至今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国剧研究中心。研究方向为中国戏剧史、中国戏剧学术史,主讲课程有:中国古代戏曲史、戏剧戏曲学研究方法、国剧经典剧目研究、京剧名家研究、中国传统艺术与实践等。
昆曲讲座之三-从“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谈起(7月5日)
1956年,是近现代昆曲艺术传承发展的关键年份,在这一年里,一出名为《十五贯》的昆剧发挥了神奇的作用。丰富多彩的昆剧剧目百花园中,原来不是只有《牡丹亭》,不是只有杜丽娘,还有“救活了”昆剧这个“剧种”的《十五贯》。这出戏源自哪里?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这出戏如何继承和发展了昆曲的艺术传统?它怎样“救活了一个剧种”?今天,这出戏的重大现实意义体现在哪里?张一帆校友从这些角度为大家展示了《十五贯》这一传奇曲目。
随着上两次昆曲讲座的成功举办,张一帆校友的昆曲论坛系列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校友加入到这一昆曲鉴赏的队伍当中,随着张一帆校友声情并茂的讲解去体会昆曲这一戏曲瑰宝所带来的艺术感受。北京市浙江大学校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潘里新,高校分会联席会长、校友合唱团团长郑忠秀、文艺分会顾问、著名书法家任平,校友会副会长陈锐军,清华大学教授陈炜、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谢拥军研究员、高校分会秘书长杜官磊等校友参与了这次活动,校友会副秘书长赵均馨主持了本场讲座。
张一帆校友从前世和今生两个方面入手:在前世部分,为在座的听众生动详尽地讲述了《十五贯》一剧剧情的来龙去脉,让大家对这个剧目有了清晰明白的认识;在今生部分,着重说明了浙江昆苏剧团与《十五贯》的不解之缘,从浙江昆苏剧团的源起讲到周传瑛、王传淞等传字辈昆剧表演艺术家,从初排的《双熊梦》到改编的《十五贯》,从赴京演出带来的巨大反响到目前社会的现实意义。张一帆校友以昆曲的水磨调一般的讲述手法,将《十五贯》如何拯救昆曲的这一现实版剧目清晰明白,韵味十足地呈现给在座校友,为大家带来了艺术的享受。
在精彩绝伦的讲座之后,是激动人心的抽奖环节,论坛的赞助团队-巨鼎家族和皇明太阳能为在座校友带来了精美的奖品。张一帆校友,任平教授,郑忠秀老师,潘里新秘书长先后为广大到场校友抽取了奖品,高兴之余,张一帆校友现场即兴表演了一段北曲《点绛唇》,将活动的氛围推向高潮。在场的校友纷纷留下自己对于这一系列的昆曲讲座的所见、所思和所得,对张一帆校友精彩的讲座表示赞美,对活动组织者表示感谢,期待今后有越来越多像昆曲讲座一样能为我们带来美的感受和艺术享受的讲座。
潘里新:发扬昆曲文化,传统文化,提高国人文化素质。
韩丽霞:张老师的妙言妙语,绘声绘色地为我们呈现了一场精彩的讲座。“十五贯”的前世就像一场惊心动魄的悬疑大会,“十五贯”的今生就像一部历史厚重的纪录片,发人深省。感谢张一帆老师,感谢启真论坛。建议校友沙龙可以选取讲座内容编排相关节目,如“十五贯”的部分表演。
胡进勤:作为在深圳的浙大校友,非常庆幸在北京出差期间参加了启真论坛,感谢张老师专业的分享,让我深刻的领略到了昆曲的魅力。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参加北京浙大校友会的活动。
任 平:现今苏昆、浙昆为什么不演出“十五贯”?对白(苏州方言),唱(北方方言)?
郑忠秀:一帆先生的昆曲解读,(尤其对年轻的一代)图文并茂,说唱有序,通俗易懂。昆曲是我国戏曲的国宝,一帆先生能为我国的昆曲曲目的讲解,值得赞扬!
刘润涛:张一帆先生的讲座准备充分,资料丰富,讲述清晰,评点精彩,令人收获很多。启真论坛,以美启真,预祝启真论坛越办越好!
熊玲青:感谢张一帆先生对昆剧“十五贯”的宣讲,让昆剧更深入校友。望有机会可以看到现场昆剧演出。
赵漫兰:活动举办成功,一帆老师语言生动、讲述传神、引经典句。谢谢精彩的演讲和安排。
史跃女:讲得非常棒,虚实结合,图文并茂,还有珍贵的影视作品。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让我这个外行对昆剧有了新认识。希望提供一些昆曲演出信息,让大家现场感受一下。
黄冬梅:两个半小时,张老师一气呵成,值得敬佩。内容深入浅出,更值得一提的是还总结到现实意义。感谢此次活动的安排。
王睿雄:有幸参加了三次活动,对昆曲有了初步了解,也激起了我对昆曲进一步了解的兴趣。戏曲知识广如大海,希望张老师能多讲讲中国戏曲知识。问题,如果“十五贯”是用其他戏曲表演,那么昆曲的地位是否会被动摇了呢?
于小喆:我平时关注京剧多一些,今天听到一帆老师分享了昆曲“十五贯”,感到昆曲艺术也同样博大精深,很期待进一步了解。此外,我认为“十五贯”这部剧吸引人,很大原因是剧情本身非常有趣,反观现在很多新编戏往往只注重形式忽略内容,其实是本末倒置。
潘蔚琳:建议组织昆曲表演、培训活动。谢谢!
程 婕:期待有更多评价亲民的昆剧演出!
荆 楠:张老师将案头与场上,历史本事与现实意义相结合,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解了“十五贯”。以往听过张老师讲授,但此次解读更为精益求精。
郑 元:收获很大,希望今后多举办此类讲座。
陈斌斌:昆曲的生命力在于把握时代脉搏,紧扣社会热点。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昆曲的传播模式应该更加信息化和移动化。建议加强视频传播手段,增加互动评价的表现渠道。
张 茹:很棒,张老师抑扬顿挫,娓娓道来,赞!好有魅力。
王学红:小时候看过电影“十五贯”,今天才知道它是昆剧,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很有意义,感谢张一帆老师。
盛 铖:感谢师兄带来的完美讲座,受益匪浅。太赞了!
第一次讲座回顾:
什么是昆曲艺术?怎样欣赏昆曲艺术?
昆曲,发源于14、15世纪苏州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揉合了唱念做打的表演艺术。分为桌台清曲与舞台剧曲两种形式,各有其传承脉络。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昆曲被历代有识之士公认为“雅部正音”,何为“雅”?何为“正”?如何进入昆曲艺术这座巨大的艺术宝库?
6月14日,主讲人张一帆校友与来到寰太大厦的校友们携手共同探索了欣赏昆曲艺术之门径。浙大北京校友会名誉会长陈明德,校友会副秘书长赵均馨,传媒分会执行会长朱真铁等校友一起聆听了张一帆校友对于昆曲的解读,领略了昆曲独特的戏曲魅力,打开了通往昆曲欣赏的大门。本次活动适逢全国第十个文化遗产日,更为活动增加了文化的气息和历史的韵味。
张一帆校友首先对昆曲进行了大体的解读,结合历史、地域、音律、关键人物、著名剧作等信息为到场嘉宾勾勒了一幅昆曲发展演化的历史篇章,破解了对于昆曲的理解误区,引领在场校友进入昆曲欣赏、品鉴的正确之道。
当在场校友建立起对于昆曲正确的理解和掌握合适鉴赏法门后,张一帆校友引入了《牡丹亭》、《单刀会》等著名剧目,对其进行了解读和分析,并通过音频视频等资料让在场校友有一种身临昆曲演出现场之感。张一帆校友对于这些剧目的情节与艺术特点娓娓道来,在场校友细细品味,如痴如醉,充分领略了昆曲这一百戏之母的魅力。讲至高潮,张一帆校友还现场进行了昆曲的演绎,赢得一片赞叹。
讲座的最后,在场校友仍然意犹未尽,踊跃地向张一帆校友提出众多有关昆曲知识,昆曲鉴赏的相关问题,张一帆校友深入浅出地通过案例、类比等等形式为在场校友解疑答惑,使得在场校友豁然开朗。
通过这次的鉴赏入门讲座,在场的校友对于昆曲有了初步清晰明白的认识,对于昆曲具有了一定的鉴赏能力,为下一次深入了解昆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家十分期待张一帆校友下一场更加精彩的讲座。
第二次讲座回顾:
现代曲学昌明的蝴蝶效应
曲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曲”的学问,“曲”,通俗的理解就是宋元明清数代中带有音乐旋律特性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其突出的代表就是昆曲。经过几代人不懈努力,现代曲学已在一定意义上得到发扬光大。近百年中,昆曲艺术与曲学的传承与发展出现过多次千钧一发的危机,在这些关键环节中,看似偶然性的因素对其承亡继绝起到了扭转乾坤的挽救作用。
6月28日,主讲人张一帆校友借用混沌理论所举“蝴蝶效应”一词的思路,列举与分析得出一些现代曲学昌明的基本经验,使到场的昆曲爱好者们能够更好地认识、研究和保护已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昆曲艺术。校友会副秘书长赵均馨主持了本次论坛。本次论坛不仅吸引了众多的浙大校友也吸引了众多张一帆校友所在工作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的慕名者,两大高校校友、学生济济一堂,为本次讲座争光添彩。
张一帆校友在本次讲座中旁征博引,从蔡元培、吴梅到梅兰芳、韩世昌;从陈中凡到王季思;从穆藕初、贝晋眉、张紫东到周传瑛、王传淞;从《十五贯》到青春版《牡丹亭》:张一帆校友侃侃而谈,列举了一系列看似偶然的事件和人物在昆曲发展复兴道路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结合整个昆曲发展历史,提出了影响昆曲发展的种种关键因素。张一帆校友谈笑风生,娓娓道来,在场听众领略了在昆曲发展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中那些呕心沥血、披荆斩棘的领路者、开拓者。
讲座的最后,在座的校友们纷纷上台,畅谈自己在昆曲论坛中的所闻、所思、所得,向张一帆校友提供的精彩讲座表示由衷的感谢,并各抒己见,表达自己对于昆曲论坛之后发展的建议和想法,祝愿我们的昆曲论坛越办越好。皇明太阳能还为各位上场的听众们提供了精美的礼品。整个活动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附部分听众的精彩留言:
1.论坛为我这个音乐盲扫了昆曲盲,张先生讲授中的理念及具有启迪意义,谢谢组织委员和张先生!--俞光岩
2.张一帆先生讲学形象生动,史实详实,弘扬正能量,收获很大。活动组织绿色环保。建议:1、PPT字幕行距可稍微大些;2、加深宣传,吸引更多校友参加。--朱尧耿
3.谢谢!真高兴我离文化人又近了一步。那么多的人,出现在昆曲历史中,他们的贡献理应被传送。希望校友会多开展文化传播工作,以弥补学校教育不足,有知识更要有文化。--李晓华
4.感谢启真论坛为我们提供了这样宝贵的机会,让我们了解传统文化精华。希望每个听众都成为“莲子”来传承文化的血脉。也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戏曲专题,同时很期待能看到张老师的表演。--韩丽霞
5.今天对昆曲近100年的发展历史有了了解,之前完全不知道,非常感谢今天赵总的组织。今天收获很大,下次还来,感谢张一帆老师。--黄冬梅
6.觉得“启真论坛”这种讲座形式很好,选择的讲座内容也十分值得关注,张老师深入浅出,专业人士与非专业均收获很多,建议还可开设话剧、电影等艺术形式学科讲座,可结合具体作品分析。--俞思含
7.张老师,讲解昆曲发展之历程,脉络清晰,细节丰满,真正受益良多。--曹彧
8.了解了昆曲近一百年的发展史,建议以后多开展文学、艺术、哲学历史方面的讲座,提高校友们的人文素养。--曹春霞
9.了解了昆曲的历史;知道了昆曲的大学教学历史。启真论坛非常好,希望未来可以继续。希望有机会学习昆曲,并且有机会得到门票,现场观看表演。---胡英
10.自1939年吴梅逝世后昆曲的传承有许多的偶然因素与伯乐,如果没有这些“蝴蝶”昆曲的传承状况堪忧。印发提纲或讲义;很赞,请继续举办。--许运涛
11.真正的艺术其复兴有其偶然性,但也是必然的。昆曲不仅在领导层得到认可,更是得到广大知识分子对艺术的认可。在昆曲复兴的道路上众多人作出重大贡献,张学长也是其中一位。望张学长讲一讲昆曲与其他戏曲比较优势在哪。--王睿雄
12.自己之前也读过一些相关资料,但没这么系统,通过张老师的梳理,讲授,对曲学在现、当代的发展历程有了更为清晰、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上升到理论深度。希望活动能长期做下去,希望将来还能请一些老师带领大家拍曲,也可请张老师对个别剧学做更全面的介绍,而不限于昆曲。比如浙江就还有越剧等多种剧种。--李流学
13.民族文化传承需要从文化自觉开始,感谢张一帆老师。从当下做起,支持文件传承。--杨爽
14.“看似偶然性的因素对其承亡继绝起到了扭转乾坤的挽救作用。”谢谢张师兄—何思源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