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不是前生爱眷,又素乏平生半面,则道来生出现,乍便今生梦见,生就个书生,哈哈生生抱咱去眠。

在讲中西方戏剧史的时候,老师们常常会拿汤显祖的《牡丹亭》和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做比较。这两部同样是四百多年前的作品,都历经时间流逝,愈久弥香。同样都写的男女之间纯真美好的爱情,并且以“为爱殉情”的悲剧注解来升华爱情之伟大。但不同的是,《罗密欧与朱丽叶》写到“为爱而死”戛然而止,而我们的《牡丹亭》更具想象力,还有“人鬼情未了”的后手—杜丽娘还可以“为爱而生”。可以说《牡丹亭》是昆曲的巅峰之作,白先勇也曾说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就是放在今天也不过时,不要总觉得昆曲节奏慢,这个戏里有一见钟情,也有一夜情,中国古人的爱情观也是相当开放的。”

《牡丹亭》之美,因为昆曲的没落曾落灰,后因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的推出而让世人重新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这部被誉为“白牡丹”走遍美国、欧洲和祖国的大江南北,所到之处无不引起轰动。一时间,各昆曲剧院重新恢复的第一部剧目不约而同选择的都是《牡丹亭》。《牡丹亭》几乎是每一个昆曲剧院必演的拿手剧目,但不同的剧院又会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取舍,形成不同版本的《牡丹亭》,此次江苏省昆曲剧院带来的精华版《牡丹亭》和“白牡丹”同样出自昆曲的故乡,都算得上是原汁原味的《牡丹亭》。

和“青春版”不同的是,精华版《牡丹亭》汇集了“三朵梅花”,届时将分为上、下两本分别在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分两个晚上演出,不妨请观众做一番比较。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石小梅女扮男装出演全本柳梦梅,闺门旦孔爱萍也是凭该剧摘取中国戏剧梅花奖,更有江苏省昆曲剧院副院长、著名小花脸演员李鸿良男扮女装出演石道姑一角。日前,北京晨报记者采访了该剧的改编者张弘和李鸿良副院长,请他们为即将上演的《牡丹亭》看点做一番解析。

李鸿良:听听没有“烟火气”的《牡丹亭》

说到《牡丹亭》,人们很自然想到的就是名气最大的白先勇的“白牡丹”,青春版《牡丹亭》是苏昆的班底,而同样来自昆曲故乡的江苏省昆曲剧院也秉承了昆曲最古老的传承方式,将原汁原味的昆腔呈现在舞台上。李鸿良副院长介绍说:“我们这个戏在12年前首演时就拿到过江苏省十大舞台精品的第一名,说到特别之处,我想我们的戏应该是烟火气少一些,尤其是受海派文化的影响少,这样就保持南昆最地道的东西多一些。舞台上没有那些声光电的东西,最重要的是要以演员为中心,传达给观众昆曲演员的表演之美。我可以王婆卖瓜地说一句,我们的音乐性是最美的。”

李鸿良是小花脸演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丑”,和京剧的“丑角”不同,在昆曲里,“丑”是相当重要的行当,师从周传沧、范继信、姚继荪、刘异龙等昆曲前辈老先生。他的表演细腻传神、诙谐幽默,行当基本功扎实,唱念过硬,可塑性强。李鸿良说:“在昆曲里,最重要的行当就是生旦丑,丑是一个特别有容量的行当,演出的范围也特别广泛。”

李鸿良今年48岁,他说希望在50岁之前能多演一些戏,50岁之后就想更多致力于把自己这些年积累的舞台经验梳理出来,“我是非常幸运地碰到了很多昆曲老师给我开智,下一步对自己的人生规划就是做一个独立思考的文化人,因为在舞台上创造美,更直接取决于演员的文化修养,我想将自己的演出经验和人生阅历从容地梳理一下,因为只有从容了,才能更自信。”

张弘:写写杜丽娘宿命的花园

《牡丹亭》百看不厌,但每个改编的版本都有不同侧重。张弘老师是石小梅老师的丈夫,从改编上来说可能也是最能发挥演员长处的一个版本。此次推出的“精华版”强调的就是“为爱而死,为爱而生”。

张弘说:“我着重强调了《牡丹亭》中花园里的戏,我把花园当成戏中的一个场景,更将花园看成杜丽娘和柳梦梅情种的花园,这是杜丽娘心中的花园,也是她宿命的花园。”在改编时,杜丽娘出场,她要亲手推开花园的门,“这个后花园让杜丽娘看到了满园春色,同时也是杜丽娘为情而死的地方,是遇到真命天子的地方,也是新生命复活的地方。所有情场里的大喜大悲、大起大落都在这里。”

在很多版本《牡丹亭》的处理上,都将杜丽娘临终和母亲告别一场戏作为高潮来处理,而张弘则是将“离魂”这一场当做铺垫,真正的高潮放在杜丽娘“为情而死”这一段落,“这是不可替代的高潮戏,也是跟所有版本不同的地方。我认为汤显祖的伟大就在于处理杜丽娘的死亡,是对爱情的升华,杜丽娘在临死时求母亲将她葬在后花园里的梅树下面。这种面对爱情的勇敢和人性的崇高即便在今天也是非常值得敬佩的。”

在下本的《牡丹亭》中,石小梅老师的戏份比较多,因为杜丽娘到底还不还魂,就取决于柳梦梅的情到底真不真。如果真,那么杜丽娘的还魂就顺理成章。柳梦梅到底是风流才子的一夜情,还是一夜定终身的感情,就要看石小梅老师演出的细腻来区别。柳梦梅来到这个宿命的花园,看到杜丽娘的画像,他将杜丽娘的“画中人、梦中人、眼前人和鬼魂”四人终于合到一起,变成“心中之人”,这是该剧最浪漫的部分。在花园里,上半部分杜丽娘来的时候是春意盎然,柳梦梅来的时候则是秋风萧瑟,一热一冷,都要通过演员非常细腻的表演来体现。(记者 和璐璐)

(摘自 《北京晨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