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暖的午后,霸州市王庄子乡王圪垯村戏台旁的文化话动室里传来了清丽婉转的昆腔。循着乐音,记者看到村民卢香瑞正在练习昆曲段子,为即将到来的农闲演出作准备。
王庄子乡王圪垯村一如她的名字邪样土,然而,这个有着淳淳的田野味、生活着朴实的近6000乡民的大村子,却在几年前建起了一座农民公园,里边还有考究的大戏台。
70岁的郭秉祥在上世纪90年代曾是这个村的村委会主任。他说,北方昆曲是在王圪垯村流传已久的传统剧种。上世纪90年代初,村民大都一门心思忙着办企业挣钱,北方昆曲一度面临失传。后来,村集体出资购置服装、乐器,请老艺人办戏曲培训班,鼓励大家学戏唱戏,又投资300万元建设了供大家休闲的农民公园。村民们对戏剧重新投入了热情,不仅传承了北方昆曲,还一口气组建起京、评、梆、昆四个剧种的小剧团。现在,村里好多人从十几岁就跟着大人学唱段了。只要唱上了,就迷上了。农闲时,村里的小剧团轮流演出,附近十里八村的戏迷部跑到这里来听戏、唱戏。
像王圪垯村这样痴迷戏曲文化的村街还有很多。霸州市383个村街共有57个京、评、梆、昆业余剧团,参加人数达800多人,极大地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在演唱传统剧目的同时,许多农民剧团还进行戏曲创作。去年,堂二里镇业余戏剧歌舞团创作、排演了以宣传霸州抗日英雄魏大光为内容的河北梆子现代戏《热血男儿——魏大光》,吸引了上千名观众。可以说,霸州人民用自己的热情、自己的方式,丰富着霸州城乡的戏曲文化。
2006年3月,霸州市正式启动“月月唱大戏”活动,每月28日组织全国戏曲名家在李少春大剧院为广大戏迷献上精彩演出,5年来从未间断,深受本市及周边县市群众欢迎。现场欣赏名家精彩技艺的观众超过10万人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