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小燕:做青年人的昆曲文化传播者
文|通讯员:朱志远
沈小燕简介:昆曲文化学者,上海大学生戏曲实践基地昆曲主持老师,中华艺术文化京昆传承基地昆曲主持老师。
为做好苏州昆曲本土发展现状的三下乡调研,做好相应知识储备。记者联系到昆曲文化学者沈小燕,进行线上访谈。虽然相隔千里,沈老师和记者见字如面。谈起自己所做的昆曲传播工作和对昆曲的理解,沈老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沈小燕,一个校园昆曲文化传播的先锋。
“时代在变,观众在变,昆曲也要变”
性格爽朗,平易直率是沈小燕给记者的第一印象。从小生长在上海,成长在曲艺氛围浓厚的环境中,沈小燕有与生俱来的素养与才情。说起自己与昆曲的结缘,沈小燕谈到了自己的入门恩师,陈宏亮。“我是因为碰上我的昆曲启蒙老师,上海昆曲研习社秘书长陈宏亮先生,在老师的教导下学习昆曲。” 在高中时,沈小燕被陈宏亮选中作为入门弟子。从音韵、唱、演到文学剧本,沈小燕接收了系统的昆曲训练。师承曲家一派,所以更注重的是昆曲的清工理论和文学性,沈小燕在谈到昆曲最吸引人的地方在哪时,丝毫不犹豫的说是文词。“昆曲最大的魅力,是文字。这些文词值得我们用一生去体会。”沈小燕说,昆曲的戏词是全世界最美的文字。
随着时代的变迁,昆曲也迎来了改革的时代。上海是昆曲发展最繁盛的地区之一,上海昆剧院、业余曲社、戏校、传习所等昆曲机构在上海遍地开花,“我在这个昆曲圈子里有很多朋友,我也很了解现在昆曲发展的情况”。从小的生长环境,数年的昆曲教学传播,让沈小燕对昆曲的生存发展有更深刻的了解。“时代在变,观众在变,昆曲也要变。 舞台、表演、妆扮、服装都应做出改革,这样跟得上时代,让更多人接受。”沈小燕在2009年成为上海大学生艺术实践基地的主持老师,八年来一直从事着大学生的昆曲教授传播,常年累月的与青年相处,沈小燕非常清楚大学生对于昆曲的认知。当队员问到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为什么能火爆大学校园时,沈小燕说“白先勇的牡丹亭,启用了年青漂亮的演员,颜值高,并且用了一个晚上浓缩了整部作品。这样,即使是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人,也能看得懂。制作,服装。舞台,都非常精良。当然很受欢迎。”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娱乐方式的多元化,昆曲也在时代发展中找到自身改革方向,对于昆曲改革与传承,哪些能变哪些不能变的争论,沈小燕从自己的昆曲经历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昆曲发展到现在,处在一个特定的阶段,昆曲的变与不变,不是谁能决定的。万事万物都在不断的变化中发展。昆曲的变革,一定是朝着它自身的发展方向,顺应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没有对错和争论。”昆曲要变,观众也要变,更需要真正懂戏的观众来欣赏变革的昆曲,对于如何培养一批懂戏的昆曲观众,沈小燕说,“昆曲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文辞,就是文学性。学习昆曲就是学习文学。这是学习昆曲热爱昆曲的基本点。从这个入手,慢慢也就变成了爱好。娱乐,能玩起来。又唱,又吹,又演。当然最后也就懂戏了。”
沈小燕在舞台上的优美扮相。 通讯员 朱志远 提供
“大学生群体是昆曲文化桥梁”
凭借着自己扎实的清工和笛子功底,沈小燕迎来了昆曲事业的转折点。上海市大学生戏曲实践基地2009年在同济大学成立,沈小燕成功应聘为基地主持老师。谈到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同济大学昆曲研习社的学生,沈小燕有着满满的自豪感。“每年的全国高校京昆比赛,我教的这些学生肯定就是去拿一等奖,哈哈。”爽朗的笑声,是沈小燕对自己工作的自豪与热爱。取得成绩的背后,是沈小燕对于校园昆曲传播的不懈坚持。基地从起步到各方面完善,曲社从十几个人发展为几百人的大社,沈小燕始终在校园昆曲传播的第一线上。“我们同济昆曲研习社,是全面让学生学习体验昆曲。清工,戏工并重。曲社里的学生,能唱,能演,还能吹笛子。我们社的学生是全面发展的。”曲社的学生,通过沈小燕的昆曲传习,各个成为令沈小燕引以为豪的宝。
谈到在大学校园里传播昆曲的方式,沈小燕说,“在学校里,还是以多组织学生观看昆曲,听昆曲,播放昆曲,然后再作一点解说,是很好也方便实施的措施。”沈小燕认为,大学生群体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他们有较高的知识文化素养,能认识到昆曲的文化价值和意义。同时青年大学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可以将昆戏传播到更远的地方。“同济曲社培养的一些社员,出国文化交流,暑期从事昆曲宣传工作。毕业了还在社会上的曲会上演唱。他们以后出国了还可以在国外宣传昆曲。是昆曲传播的文化桥梁。”然而不可否认,大学生群体里,对昆曲感兴趣的同学始终是凤毛鳞片。对此沈小燕乐观的说,“昆曲从来都是小众文化,况且年青人,正处于青春热烈的时候,象这种慢慢的,需要花时间来品味的东西,当然年青人很少来关注。但是也出现了一些很能静下心来学习昆曲的同学。他们是昆曲传播的重要力量。”
沈小燕向大学生传授昆曲身段表演。 通讯员 朱志远 提供
“昆曲会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和喜爱”
除了担任戏曲实践基地的主持老师和曲社的主教老师外,沈小燕近来拓宽了自己的昆曲文化传播范围,在同济大学开设中国戏剧经典系列课程,应邀到上海各大学和图书馆开讲座。她希望能开更多的讲座,将昆曲曲家的历史和文化告诉更多的人,让昆曲的音乐美和文学美传播到更远的地方。近期沈小燕在网上开通“带领少儿从小领略昆曲艺术的姹紫嫣红”免费课程,免费教授幼儿昆曲,“中国人通过学诗开始接受教育,昆曲正是孔夫子所提倡的诗礼乐一脉发展而来,诗与音乐结合形成的艺术最高峰”。沈小燕正是想让昆曲在这些幼儿心底,埋下诗与礼的种子。当问到家长对这些幼儿学习昆曲的态度,沈小燕介绍道越来越多的有文化的家长能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让孩子从小接受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老师很有才,能感受到大家风范。希望能让更多的人认识昆曲,了解昆曲。”这是一位家长在课程栏目下的留言,是对沈小燕的认可,也是对昆曲价值的认可。
对于昆曲的未来,沈小燕说,现在国家对昆曲的投入非常的大。北昆、上昆、苏昆、省昆等昆剧院国家大力扶持,近来这些剧院在新编戏和全国巡演上有很大突破。“照现在这样国家的宣传,国家投入这么大的资金。昆曲会越来越被更多的人知道,及喜爱。所以,我对于昆剧的未来还是很乐观的。”同时,沈小燕也客观分析,上海昆曲的发展传播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资金以及资源的优越,是其他地方尤其西部是很难比的。“在西北地区昆曲的传播,尤其是大学校园里,怎样传播昆曲?”对于这个问题,沈小燕说,“昆曲在大学里的传播,还是主要,得到校方支持,或社会上的基金会组织的,资金的支持。这样有了资金,可以开展各种活动了。”当记者提出想在西北校园里成立一个曲社时,沈小燕表示了强烈支持并给出建议。“在大学成立曲社是一个非常好的传播昆曲的方式,你们要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把理想慢慢变成现实。”
“我对昆曲的未来是充满信心的,昆曲本身有自己的魅力,国家扶持,社会各界关注,昆曲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我希望你们从小事做起。踏踏实实的,做好昆曲在你们校园里的宣传推广工作。吸引更多的同学来看昆剧。”临结束时,沈小燕老师朴素寄语三下乡昆曲调研队伍,既是送给我们,也是沈小燕老师自己一直在坚持做的事的写照。
沈小燕为美国华裔小朋友讲昆曲知识。 通讯员 朱志远 提供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