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有个安裴智,有人劝我,不要和他“啰嗦”,因为他太偏激。我倒是觉得,他的文化底子不错,至于特别喜欢昆曲的某一个人,全心全意做他的铁杆粉丝,也无可厚非啊。再说,深圳这么一个新型的工业城市,“没有文化”的城市,能有这么一个痴迷的人,在那里开创昆曲的一线光亮,更是难能可贵的呢。
2013年10月30日,下午5点,深圳新闻路名典咖啡店。
安裴智姗姗来迟。他对我说了他对昆曲的喜欢和理解的过程。
就读于山西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专业,主要是研究元明清的戏曲。2007年南京出差,参加中国报纸副刊论坛。有人说了“盛世宝玉”老总倪国栋赞助江苏省昆剧院演出昆曲的事,让他去采访。
没想到,这一去就迷上了昆曲。
那天,他在兰苑剧场看省昆剧院龚隐雷的《寻梦》,龚一口气唱下来,他几乎目瞪口呆:昆曲这么美,勾魂摄魄啊!到了《江儿水》“待打并香魂一片,守的个梅根相见”时,他如痴如醉:美极了!
之后,他寻寻觅觅,去栖霞山李香君的墓,到秦淮河的媚香楼。从此成了昆曲迷。
2008年春,石小梅、孔爱萍、龚隐雷到香港演出《临川四梦》、《万历十五年》,龚演瑶芳公主。他赶去看了一个星期。天天看,天天听,尤其是龚隐雷的戏,一边看,一边想:这么好的昆曲,能不能在深圳推广?
同年10月8日,他请龚隐雷和柯军等来深圳市民大讲堂讲课。开始主办方很怀疑,什么昆曲?哪来的昆曲?为什么不请京剧的?他说昆曲是京剧的老师,百戏的老师……
一再力荐,终于落实。
正是这一课,昆曲第一次走进了现代化的深圳市民的视野。
12月22日龚的生日,他以网名“樱桃”(隐喻龚让粉丝们陶醉)的名义发动粉丝们庆祝。粉丝团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给他们心中的“樱桃”。
2009年4月18日,省昆举办龚隐雷专场,同时举行拜师仪式,拜胡锦芳为师。安裴智请了假,特地赶去南京看戏。第二天又跟到镇江看演出,第三天就去龚隐雷家学昆曲。龚对这个远方的粉丝用心教了3个小时,安裴智生平第一次咿咿呀呀唱起了《寻梦》“玉交枝”。
下半年,开始筹划成立昆曲研习社。2010年5月18日,昆曲成为世界遗产九周年时正式成立。“深圳昆曲研习社”由吴新雷题字,顾问:吴新雷、顾笃璜、周秦、顾聆森。
从此,每周日下午2点—6点拍曲,学员都学工尺谱。同时每隔一两个月请老师上课。上海梁谷音,苏州毛伟志,南京龚隐雷、钱振荣,香港陈春苗等,先后到深圳上课。
2011年昆曲入遗十周年,安裴智联络各路曲友,举办了一个比较大的活动,内容之一是请专家上课,香港、广州的曲友都赶过来听课。
须知,所有这些都是个人行为。安裴智不是老板,更不是官员,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大学老师。他不能贴了时间还贴钱,曲友们很理解,所以费用实行AA制,比如,听一堂课,每个人交300元。
慢慢地,安裴智感觉这样长久也不是办法,就“借政府的鸡,下昆曲的蛋”。通过自己的人脉,争取到福田区文体中心,补助3000元演出费。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深圳,这点钱算不了什么,可是安裴智也觉得很满足,他乐此不疲,热心研究和推广。
为了方便演讲,他把“昆曲之美”总结为下面几点——
“三国”:国乐、国戏、国艺。
“四峰”:中国文学史自诗经、楚辞、唐诗宋词以后,最后一座高峰;戏曲文学自元杂剧、明传奇以来最后一座高峰;声乐高峰(中国声乐美学的根在昆曲度曲里面);舞台表演艺术的高峰(手眼身法步,四功五法)。
“五美”:曲词美、音乐美、身段美、情感美、意境美。
“六雅”:风雅、典雅、高雅、古雅、优雅、清雅。
其实,安裴智也很“美”:他用自己的方式,自己的努力,为大美昆曲做了一件好事,实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