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7月6日电 在安徽省城合肥,每当下午或者夜晚,当你经过阜阳路桥头时,你总会听到“咿咿呀呀”既古老又悦耳的庐剧唱腔。你不会想到就在自己的脚下的桥洞里会有一个小戏班在热热闹闹地演出。
小戏班叫常青庐剧团,团里的演员都是地地道道的合肥人。演员有近二十个人,年龄最长的77岁,最年轻的也超过35岁。别看演员年纪大,但唱、念、座、打并不亚于年青人。来这里钻桥洞看戏的也都是老年人。团长唐永安说,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来看这“老掉牙”的庐剧,更没有年轻人愿意唱庐剧。他担心也许有一天这老庐剧会消失,因此,老团长特意将剧团名称改叫“常青”。
庐剧俗名“倒七戏”,流传于安徽境内,有近200年历史。庐剧在安徽省有上中下三个主要流传区域,唱腔有细微差别。上系主要在芜湖、无为、巢湖等地,唱腔相对舒缓,尾音较重。中系主要在合肥以及市郊几个县,唱腔比较平稳。下系则在六安金寨等地,唱腔吸收了大别山区的花腔小调,节奏明快。
庐剧经过近漫长岁月的发展,形成了诸如《屠夫状元》、《休丁香》、《梁山伯与祝英台》、《秦雪梅》、《三凤求凰》、《状元与乞丐》、《哑女告状》以及小戏《借罗衣》、《花园扎枪》、《讨学钱》等经典剧目,在广大戏迷中广为流传。
剧团每天只演两场,每场演三个小时。演员这大热天穿着厚厚的戏装非常难受,即使不演出也很热,别说演戏了,满头大汗已经很正常。就是这样,那些老戏迷们还不过瘾,恨不得连本演。演出的门票很便宜,每张2元钱,这在繁华的省会城市,连“打的”都不够。
剧团已经在着桥洞里猫了两年,状况并不好,票便宜,看得人并不是太多,而花消却很大。老团长说,都有些熬不住了,但还得坚持,一旦走了,那些老戏迷们会没着没落的。
据悉,安徽庐剧发展状况堪忧。十几年前安徽省专业庐剧团有15个,发展到现在只剩下4个庐剧团还在演出。民间像常青庐剧团这样的业余庐剧团虽然有一些还活跃乡村,但也不过是原先一些专业剧团的残存骨干在延续自己的艺术生涯,并且大多也是年岁已大,力不从心。他们常年四处漂泊,唱无定所。后继无人和观众老化是目前阻碍庐剧生存的大敌。近14年来,安徽仅仅是省艺术学校1996年毕业了30名庐剧学员充实到安徽省庐剧团,其中已经有一些人改行。
在安徽省,是不是仅仅庐剧面临此状况?事实并不乐观。黄梅戏、徽剧、泗州戏、皖南花鼓戏情况也差不多。在“打好徽字牌,唱响黄梅戏,建设文化强省”口号号召下,黄梅戏似乎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只是墙内开花墙外香,黄梅戏其实也正步入危机!泗州戏、皖南花鼓戏和庐剧一样正在萎缩。(吴芳)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