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民营剧团将“挺直腰杆”

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指在所有制形式上属民营办团,大多由社会机构或个人出资兴办的文艺演出团体,目前,我省“持证”的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共有1400多家,主要分布于阜阳,宿州,淮北濉溪,滁州天长,安庆怀宁、望江,宣城郎溪等地,演出形式包括马戏、杂技、歌舞以及地方戏剧等,其中不少已经成为繁荣当地基层演出市场的重要力量。近日,记者在全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负责人培训班上了解到,为了扶植省内的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健康、有序地发展,安徽省文化厅将出台鼓励发展的意见,自此,民营文艺团体将面临大好的发展机遇,迎来新的发展时期。

一年演出300多场,年利润800万,演员平均年收入在10万左右,主要管理者的年薪甚至上百万……这样一个“牛气冲天”的文艺演出团体,很难有人相信它当初只是一个白手起家的“小民营”。在演出市场里打拼了16年,经历了数不清的困难,九华山歌舞团的团长付云成说起他的歌舞团时,话语间掩饰不住自豪:1992年,他自筹资金创建了歌舞团,经过六年“跌打滚爬”的摸索后,歌舞团从民族原生态歌舞出发,先后推出了《我们的好新疆》、《走进西藏》、《美丽的西双版纳》等多台大型主题文艺节目,树立起了自己的品牌,也打开了市场,至今九华山歌舞团已在全国大中城市巡演达数千场,2007年12月26日,还在人民大会堂成功上演了大型民族歌舞剧《香格里拉》。如今,“小民营”已经成为拥有60多名专业演员、290多名营销人员以及价值几千万舞台设备的专业民营文艺团体。

目前,付云成又有大动作,他正在筹划打造大型原创佛教文化歌舞剧《莲花佛国》,这部斥资4000万的大型歌舞剧拟请冯小刚担任导演。

然而,九华山歌舞团的成功仅仅是凤毛麟角,在此次前来参加培训的民营文艺团体中,有不少仍处于发展瓶颈阶段,难以发展壮大,甚至有的文艺团体还在为生计发愁,举步维艰。肥东青年庐剧艺术团团长刘长芬告诉记者,她在1993年创建了这个庐剧团,目前团里连她一共18个人,至今她仍在为给团里的演员发工资而发愁,刘长芬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演员每唱一场戏只有40~50元的收入,一年里,只有春节前后的两三个月是旺季,即便是天天有戏唱,每个月也只有1000多元的收入。如果到了淡季,那只能“饥一顿饱一顿”了。“我们是民营的,没有国家拨款,没有资金来源,只能靠自己打拼。”刘长芬的一句话道出了目前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现状,而这种现状在短期内很难有所改变。

不可或缺,民营文艺团体亟待扶植

在不少人的眼中,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就是“草台班子”、“大棚演出”,总是与低级趣味联系在一起,有时甚至被妖魔化,对此,安徽省文化市场管理局副局长胡敏表示,这是一种误解,在我省阜阳、宿州等地,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已经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面向农村文化市场,这些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更是不可或缺,已非人们心中所想的小打小闹的“草台班子”。

目前,安徽省文化厅拟出台《关于鼓励发展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实施意见》,要求各级文化部门从表演门类、艺术水准、经营模式等方面对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实行分类指导,积极鼓励,引导扶持具有安徽特色的如黄梅戏、庐剧、坠子戏、泗州戏、花鼓灯、二夹弦、马戏等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和其他艺术种类团体,制定符合本地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的规划和措施,同时,还鼓励国有专业艺术院团从技术、剧本等方面给予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帮助。省文化厅也将筹措资金开展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管理人员、编创人员、演艺人员和演出市场营销人员专题培训工作,例如此次举办的民营文艺表演团体负责人培训班。“以后,民营文艺表演团体也能享受到一系列与专业文艺团体相同的待遇,对于优秀的民营表演团体和个人,还要进行评选表彰,并予以奖励。”(实习生/何娟/余萍萍 记者/王成丽)

(摘自 《合肥晚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