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地区各吕剧团简介(吕梅飘香搜集整理)

东营市3县2区中,3县均有专业剧团,2区只有业余表演团体。各专业剧团均曾在“吕剧团”和“京剧团”间更替,至1987年,3县专业剧团均改为吕剧团。

广饶县吕剧团始建于1959年10月,其前身为广饶县京剧团。至1960年底,广饶县吕剧团有演员60余人。上演剧目有《王小赶脚》、《借年》、《小姑贤》、《王定保借当》、《吕洞宾戏牡丹》、《老少换妻》等传统戏和新创作剧目《广北巨变》、改编移植的现代戏《红色娘子军》。1962~1965年,该团发展较快,活跃于省内广饶、惠民、阳信及河北枣强、衡水等广大集镇乡村。演出剧目有传统戏也有现代戏,有文戏也有武戏,如《杨门女将》、《杨八姐盗刀》、《三世仇》、《三回船》、《丰收之后》等,深受当地群众欢迎,被称为“乌兰牧骑式”剧团。“文化大革命”中,吕剧团演出活动停止, 1970年改为京剧团。1979年7月,广饶县京剧团改为吕剧团,上演传统剧目和现代剧目。1986年10月,吕剧团被确定为全民事业单位,定编40人,实行企业化管理。剧团长期深入农村演出,每年演出200场以上,深受群众欢迎。剧团还配合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排演新剧目,如1982年配合计划生育宣传赶排《合家欢》,1991年, 配合中国共产党建党70周年庆祝活动创作排演大型剧目《地下河》,1 995年,配合油地共建工作创作排演《这方热土》等。至1995年底,剧团上演的传统剧目和现代剧目共120多部, 其中自编自演剧目10多部。剧团连续多年被县、市评为“文化先进单位” ,1991年被山东省文化厅授予“先进剧团”称号。1994年9月,经东营市人民政府批准,在广饶县吕剧团基础上组建东营市吕剧团。

垦利县吕剧团其前身为垦利县文艺宣传队,始建于1970年9月,有成员30人,演出戏曲、曲艺、歌舞等小型多样的节目,主要学习、移植外地剧团节目,也自编自演一些小型节目。1975年始,根据农村群众的需要,文艺宣传队演出的节目逐步向单一化的吕剧发展,演员和乐队的基本功训练随之转变。1979年12月,宣传队正式改称垦利县吕剧团,演出的主要剧目有:《英台抗婚》、《李二嫂改嫁》、《姊妹易嫁》、《王定保借当》、《柜中缘》、《墙头记》、《借年》、《唐知县审诰命》、《双玉蝉》、《状元与乞丐》等。1986年5月,剧团由集体单位改为全民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至1995年底,剧团经常上演的保留剧目有30多个,累计演出1000多场。先后有10部剧目在省市获奖。剧团先后创作并演出现代吕剧《考丈人》、《铁税官》、《无品土地官》、《苦乐财神》等剧目,并全被拍摄成戏曲电视片,在省和中央电视台播放,博得观众赞誉。

利津县吕剧团利津县吕剧团的前身是利津县文艺宣传队和京剧团。文艺宣传队成立于1970年7月, 主要立足本县,面向农村,演出歌舞、曲艺、京剧样板戏选场和现代吕剧等小型节目,其中吕剧占有较大比例,上演吕剧有《都愿意》、《追报表》、《半边天》等。1978年,自编自演的现代吕剧《沙风岭》获惠民地区文艺会演创作奖。1981年4月,文艺宣传队改为京剧团。1987年,根据县人代会提案和群众要求,县政府正式批准京剧团改为利津县吕剧团,为全民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剧团以常年下乡巡回演出为主,并先后到邻近的桓台、博兴、阳信、无棣、沾化等县演出。剧团除排演传统剧目外,还自编自演了现代吕剧《单等南来雁》、《牵红线》,均获市级奖励。

自1985年以来, 3县吕剧团先后参加“山东省青年吕剧演员比赛”、“山东省第三届艺术节”演出、“山东省第五届艺术节”演出、“全省吕剧会演”。在“山东省青年吕剧演员比赛”中,垦利吕剧团的柏绪民、郭京玲;广饶吕剧团的池兆涛、孙学会均获三等奖。在“山东省第三届艺术节”汇演中,柏绪民获表演二等奖,郭京玲获表演三等奖。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