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锅能做九样饭,九样饭要开九样花,中间若还有点空,米饭锅里起清茶……”1月28日,临沭县大兴镇大兴二村吕剧团为群众演出吕剧《小姑贤》,舞台上演员“唱念做打”展现人生百态,舞台下观众唏嘘感叹百味交杂。“农闲时节,留守的老头、老太太除了打打牌、串串门,就是看电视消磨时间。如今,隔三差五就能看上一出戏,这日子过得真乐呵。”在大兴镇英高埠村,留守老人英荣松高兴地说。

“政府补贴、院团演出、农民看戏”,临沭县去年8月份启动“一村一年一场戏”工程,全县23个庄户剧团把一场场贴近乡村生活、符合农民口味的传统戏曲送到每一个村庄。

“咱庄户剧团演戏,政府给补助。这不一进腊月,剧团演出就排满了。”大兴镇大兴二村吕剧团土导演李学安拿着一份长长的演出计划安排,向记者介绍。

李学安是该村吕剧团台前幕后的总负责人,不仅要做好演出的组织协调,还要登台演出。虽然每场戏下来都累得够呛,但老李乐在其中。“能参加‘一村一年一场戏’工程的剧团都是县里选拔出来的,为乡亲们演出,可不能马虎。”李学安自豪地说。

大兴村村民热爱吕剧的传统已有百年历史,早在10多年前,就建起了吕剧团,演员已有40多人。别看村民们都是业余演员,可认真劲儿一点不输专业演员。

“《四个大嫂夸儿媳》、《计划生育好处多》、《包办婚姻坏处大》……这些都是咱剧团自己创作的拿手好戏。每次锣鼓点一响,场下村民的掌声就热闹起来。”李学安说,目前吕剧团编排的节目已有 30多个,主要围绕乡村发展、党的富民政策、夸好媳妇好婆婆等题材展开,农村人唱农村戏,每场戏都演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

“村落密集地区采取‘联村演出’的方式,形成一个‘文化服务圈’,偏远、分散的小型村落采取小分队形式进行演出,每成功演出一场补助1500元。”临沭县文广新局局长王志银介绍,参与“一村一年一场戏”工程演出的庄户剧团,都是经过深入调研、征求群众意见后公开选聘的;演出所需资金从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中拨付,主要用于剧团的化妆、服装道具租赁、交通等演出费用的补贴;另外,演出剧目、演出效果等都有严格的审核制度。

通过“一村一年一场戏”工程,临沭县尝试并探索出了深化农村文艺演出改革的“新路径”,建立起了以本土文艺团队为骨干,其它社会演出团体为补充,多种所有制、多种演出主体和多种演艺形式有机结合的农村文化活动长效机制。王志银欣喜地告诉记者,去年临沭县“一村一年一场戏”活动共演出236场,参与活动的群众达3万多人次,促进了文化活动进百村、入万户。2014年,临沭县成功创建“山东省社会文化先进县”。

去年以来,市文广新局、市财政局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市全面实施“一村一年一场戏”工程,充分发挥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的扶持作用,将“一村一年一场戏”送戏下乡活动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通过政府采购或采用委托、承包等方式确定承接演出团体,根据农村农业生产和农民群众观赏习惯合理安排演出,更好地满足了基层群众文化需求。同时加大对民营院团和庄户剧团的扶持力度,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去年,“一村一年一场戏”工程为全市5132个行政村的群众演出,真正把优秀剧目搬上舞台、送到人民群众身边。

网友“人生如戏”:“一村一年一场戏”工程通过积极扶持庄户剧团建设,让老百姓身边人演身边戏,既扩大了群众参与度,又提高了群众满意率,还把庄户剧团“武装”起来了,把基层的文化人才培养起来了。

网友“玉树临风”:如今基层文化越来越丰富,传统戏曲艺术得到弘扬,大批创新编排的优秀新剧目弘扬了真善美、凝聚了正能量。

网友“一直在心里”:通过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推动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体化,让更多的群众共享文化建设的发展成果。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