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斌(1929-1968),原名张传芳,山东宁津县苏庄人,著名吕剧作曲家,曾被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山东分会常务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

张斌自幼家境贫寒,四岁丧母,跟随会唱河北梆子的祖父及四叔生活。六岁时便随祖父外出搭班卖艺,风餐露宿,四处飘泊,受尽艰辛。生活道路的坎坷,培养了他刚直不阿、自强不息的性格,同时也接受着民间艺术的熏陶。1947年,他积极报名参加了解放战争的支前工作,跟随部队转战南北。由于工作出色,在前线荣立二等功,并在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949年3月,参加渤海一军分区文工队从事音乐工作,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

1950年7月,张斌同志从渤海文工团调山东省文联地方戏曲研究室,从事山东地方戏曲的挖掘、整理、改革工作。此间,张斌和同志们一起走遍山东各地.先后对吕剧(时称化妆扬琴)、五音戏、莱芜梆子、东路周姑子、柳琴戏、大弦子戏等剧种的剧目、唱腔、曲牌、伴奏乐器及历史演变过程和著名艺人等进行了调查。这期间,他还搜集整理了大量的曲艺、民歌、民谣、民间乐曲、民间锣鼓等,如在全国广为流传的《沂蒙山小调》就是他记录整理出来的。他整理的许多山东琴书优秀唱段,还被收入山东人民出版社1956年出版的《山东琴书音乐》一书。另外,他还对省外几乎所有的剧种和曲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证和研究,掌握了丰富的戏曲音乐及民间音乐资料。这为他此后的吕剧音乐革新和创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在对山东省流行的地方剧种和部分曲种进行了深入调查之后,省戏研室决定把吕剧作为重点进行改革,并将《小姑贤》作为第一个实验剧目。张斌参加了剧本的改编,并和袁来欣等同志一起对唱腔进行了整理。在某些方面,他们根据剧情的需要,突破了吕剧原有唱腔格式,做了很大的发展和创新,使整理后的音乐更加完整,更富戏剧性,较前大大提高了一步。经改编整理后的《小姑贤》向省领导及文艺界汇报演出后,受到普遍好评。后来经过不断的演出、加工,成为吕剧久演不衰的保留剧目。《小姑贤》演出成功后,省戏研室叉选择了《蓝桥会》作为第二个实验剧目,张斌负责音乐设计。在音乐创作巾,他广泛吸收京剧、评剧、茂腔等剧种的音乐成份,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尝试,并首次为吕剧创设了“反四平”曲调,极大地丰富了吕剧音乐的表现力。1954年华东戏曲会演中,《井台会》一折的演出受到高度评价,获得音乐改革奖。

1951年初,山东省文联地方戏曲研究室将王安友同志的小说《李二嫂改嫁》改编成吕剧,试验用戏曲形式表现现实生活。此剧仍由张斌担任音乐设计,并和刘梅村、靳惠新、王昭生同志一起负责剧本改编,他同时还担负扮演张小六的任务。在音乐创作中,他在继承吕剧老腔老调的基础上,突破了原有腔调在表现现代人物上的限制,创造性地将评剧、一勾勾、京剧等曲调运用到剧中不同人物的唱腔中去,进行了大胆的试验和革新。这一创作实践,虽然存在影响吕剧音乐风格统一等l司题,但对如何丰富发展吕剧音乐获得了宝贵经验。

在省文联地方戏曲研究室期间,张斌同志以超人的毅力.在戏曲音乐道路上迈出了辉煌的一步,特别是通过几个吕剧剧目的创作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后来吕剧音乐发展开创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1952年,山东省吕剧团成立,张斌同志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吕剧艺术的建设之中。为了进一步推动吕剧音乐的发展,他日以继夜地对吕剧及吕剧的母体山东琴书等较原始的老腔老调、曲牌进行了更加深入的考查、搜集、整理和系统研究,从中感受传统的艺术风格,寻求其格式规律和创作方法。1953年lO月,山东省吕剧团决定在济南大观电影院进行公演。为搞好这次演出,剧团对原有剧目进行了重新加工排练。《李二嫂改嫁》的音乐由张斌、袁来欣、武韬、韩英民、刘云汉集体讨论分场编写,然后由张斌统一整理。此外,还新排了吕剧传统剧目《王定保借当》,移植了全国第一届戏曲会演中的优秀剧目《拾玉镯》、《闯宫》、《刘海砍樵》、《翠香记》,这些剧目除《刘海砍樵》外,均由张斌担任作曲。在音乐设计中,张斌同志认真总结以往的经验.在深入研究老腔老调的同时,博采众长,学习融合兄弟剧种的优美曲调,对音乐风格的把握,男女唱腔音域的处理,不同音乐形象的塑造,伴奏音乐的烘托等方面都做了精心设计和创新发展。他在四平腔和曲牌娃娃腔的基础上,创设了“丝罗扣”“二六板四平”“四句娃”等新板式腔调和曲牌。省吕剧团首次公演后轰动泉城。

演员真实生动的表演和优美悦耳的唱腔,深深吸引了广大观众,使吕剧受到群众的空前欢迎。1954年10月,省吕剧团为迎接华东首届戏曲会演,又重点加工了现代戏《李二嫂改嫁》,音乐由张斌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统一设计和修改。在音乐构思中,他既考虑整体结构,又不忽略精刻句段,在原来基础上又成功地创作运用了“尖板”、“紧板”、“散板”等板式曲调。《李二嫂改嫁》参加华东戏曲会演后,取得极大成功并获音乐改革奖等多项奖励。1955年,《李二嫂改嫁》又作为吕剧的首次晋京剧目进行汇报演出,受到党中央和文化部领导、专家的高度赞扬。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彭德怀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了演出。1957年,《李二嫂改嫁》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张斌根据电影形式的要求,对唱腔又作了修改,使《李二嫂改嫁》的音乐日臻完善,成为吕剧音乐的典范,将吕剧音乐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高度。

1955—1959年间,省吕剧团先后排演了《打金枝》、《穆桂英挂帅》、《蔡文姬》等三出袍带戏和大型武戏,音乐设计仍然由张斌担任。在创作中,他在继承传统、完善板腔、确立风格等基础上,突出了吕剧音乐的戏剧化、剧种化、人物化。他从解决男女腔矛盾,区分戏剧行当,刻划剧中人物身份,运用文武场间的相互结合加强音乐厚度和力度等方面入手,开始了吕剧音乐的系统建设。这三个剧目的创作演出,使吕剧开始从乡野生活小戏中走了出来,大大扩展了吕剧的艺术表现范围。

在山东省吕剧团期间,除上述提到的剧目外,由张斌谱曲的还有《双生赶船》、《搜书院》、《拉郎配》、《三看御妹》、《芙蓉记》、《闹严府》、《文成公主》、《桃花扇》、《碧玉簪》、《祥林嫂》、《关汉卿》、 《鸿雁传书》 、《柜中缘》、《王小赶脚》、《迎春曲》等四十余出,塑造了众多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确立了吕剧音乐优美流畅、韵味醇厚、质朴细腻等风格特色。

1960年5月,张斌调山东省鲁剧研究院从事鲁剧音乐的研究实验工作。在鲁剧研究院期间,他一方面按照“先混后化”的原则,为鲁剧的研究和创建提出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观点,并为《借当人》、《井台会》、《抢伞》等剧目进行了试验性的音乐创作;另一方面还负责省直各地方戏剧团重点剧目的音乐指导和创作,如山东梆子剧团进京演出剧目《万家香》、省吕剧团的《五月红》等都由他担任作曲。1961年8月,柳子戏《孙安动本》由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张斌担任了音乐指导。

有人称张斌是一位无一不通而又无一不精的戏曲奇才,这并不过份。他当过演员,参加过许多优秀剧目的改编和创作,精通多种乐器,作曲更是他的强项,而在音乐理论的研究方面,他也取得了卓著的成就。他写的《吕剧概况》、《在摸索中的吕剧音乐》、《吕剧音乐杂谈》、《清、脆、美里见功夫》等理论文章曾先后在《大众日报》、《创作与学习》、《群众艺术》等报刊上发表,许多精彩的演讲,至今仍是吕剧界不可多得的研究学习资料。1955年,他和李渔合作整理的《吕剧音乐》一书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1962年,他撰写的《吕剧音乐研究》一书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他集10年潜心研究和创作的结晶,也是吕剧发展史上的第一本理论性的学术著作,为吕剧音乐的研究、发展铺平了道路,奠定了基础。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张斌同志因参与《孙安动本》的音乐创作和改编郭沫若同志的《蔡文姬》而受到株连,在身体和精神上受尽了折磨和摧残。1968年10月7日,张斌同志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了他所热爱的事业,含冤去世。1979年元月,山东省文化局为他平反昭雪。

张斌同志的一生是短暂的,但他那种忠于事业,积极探索,勇于改革,致力创新的精神却是永存的。他一生默默耕耘,执着攀登,锐意进取,为吕剧艺术的继承、改革、发展建立了丰硕的业绩。

张斌与吕剧音乐

张斌与吕剧音乐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