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传承着中华民族活态的文化基因,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作为八大戏曲剧种之一、齐鲁大地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吕剧深受昌邑老百姓的喜爱。为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促进戏剧文化的繁荣发展,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内涵,5月15日,昌邑剧院将举行首届昌邑吕剧戏迷艺术节,为昌邑老百姓送上两场“吕剧盛宴”。
即日起,现场扫描二维码并凭身份证到昌邑剧院前台登记,即可免费领取“首届昌邑吕剧戏迷艺术节”门票一张,先到先得。
昌邑剧院地址:文化广场E区,平安中街与奎聚路西,文山中学西门斜对面
咨询电话:0536——7199021
演出剧目:首届昌邑吕剧戏迷艺术节
演出时间:2016年5月15日(周日)9:00、15:00 共两场次
演出地点:昌邑剧院
人生如戏
戏如人生
世事若棋
棋若世事
对众多票友和戏迷而言,戏就是人生,人生就是戏。昌邑老百姓喜欢戏,热爱戏,痴迷戏。
昌邑戏剧发展
昌邑和戏剧可谓渊源深厚,古往今来戏缘流长,无论官办戏院、民间戏台,经久活跃。解放前县城就有戏院子“光明戏院”(原址于今服装厂)和“撂地摊”的戏场子。建国后,1956年在搬运工会基础上组建光明京剧团,1958年组建昌邑县吕剧团,性质均为地方国营,是鲁中地区较为活跃的剧团之一,后改为艺术剧团。1968年始建人民剧院,两年后投用,由光明戏院老板郭连奎老先生担当首任经理。此后因样板戏等缘故,京改吕、吕改京、京吕合并热闹了几十年。
剧院、剧团,成为昌邑人的文化娱乐首选之场所,得此专业品味享受,至今为民乐道。几十年间,剧团阵地扎根昌邑城乡,所到之处观者如潮,当时十六处公社的800多个行政村争相邀请,最多年演300余场扔不罢休。剧团造就了自己的演员,百姓托起了心目中的角儿。当时有句时兴话是:“宁可三天不挣分,也得看看马淑芬”,可见当时演员在百姓心中的分量和人民群众对戏剧的痴迷程度。这种热度进入八十年代后期开始降温,九十年代逐步萧条,2005年剧团撤编并于文化馆。
昌邑吕剧团曾涌现出牛娜等一批优秀的吕剧演员
牛 娜:女,1961年6月出生,山东淄博人。昌邑县吕剧团二级演员,剧协山东分会会员,潍坊市人大代表。六岁的时候,就随父亲他们组织的业余剧团到周围乡村演出。登台节目是铁梅唱段《我家的表叔》。从那时起,"小铁梅"的美称便饮誉乡里。十一岁被选拔到淄博市参加会演,演唱的《唱支山歌给党听》获全市文艺会演一等奖。1982年在潍坊市京剧青年演员比赛中,扮演的《徐九经升官》中的书童获三等奖。多次去济南、烟台、惠民等地,向吕剧界的前辈郎咸芬、林建华、李岱江、董砚萍等老师请教。1987年"全国吕剧中青年演员广播大奖赛"中,参赛的《小姑贤》中李氏的唱段,被评为"十优"之一,获"优秀演员奖"。同年8月,这个唱段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进行了广播。在潍坊市创作剧目大奖赛调演剧目《爷俩的婚事》中荣获最佳表演奖。本团参加演出的《状元与乞丐》、《小姑贤》、《奇婚》等二十几个剧目中,扮演的主要和重要角色,都受到观众的极大关注和好评。本人业绩曾被编入《当代戏曲表演艺术家名录》等大型辞书中。
官办的文艺团体消失以后,民间的业余文艺团体却如雨后春笋般蓬勃而起。到目前,全市自发组建的小剧团形式的活动团体就有百余个,这一兴盛既是戏迷的挚爱,也是人民群众对专业团体和文化活动的呼唤。勾上脸,扮上妆,一招一式,一板一眼,都见真功夫。他们表演的既有传统戏的精华,也有现代戏的名段,用不同的唱腔,不同的流派,抒发着对传统文化的痴迷情怀。
吕剧艺术只有把生命的根脉扎根进民间土壤,让老百姓喜欢看,乐意看,培养一批懂吕剧、爱吕剧的忠实戏迷票友,才能绽放最美艺术之花。令我们欣喜的是,昌邑剧院即将举行首届昌邑吕剧戏迷艺术节,一场属于我们昌邑老百姓自己的戏迷节,期待喜欢吕剧、热爱吕剧的你。
5月15日好戏连台不容错过的精彩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