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记》的创作过程
金豆豆:《芙蓉记》在吕剧中,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呢?
李岱江:当初,构思写这个剧本的时候,原来山东省文化局艺术处的一个处长,叫赵剑秋,他和我们剧团的团长刘梅村,在一起就说,想办法写一个济南的戏。
金豆豆:那么,《芙蓉记》在设置上,是如何呢?比如角色?内容?
李岱江:当时是这么说,主要要一生一旦,要有点神话色彩,不是大制作,就像很淡雅的一幅画一样。就找了范季高,邱朝这两个人来创作,还有艺术研究室的张鹏,他就在讨论提纲的时候记录,谁发言什么的。基本构思出来了,大概就演一点四十分钟一个戏。不是多么大的一个戏。
金豆豆:但是《芙蓉记》创作过程中,还有一些中国传统神话的韵味在里面?
李岱江:对。喜蛛仙子在天庭不甘于寂寞,想到人间来,她觉得人间比天庭要好。正好遇到一个书生叫姜文,姜文赶考不中,这就是,考试关不识文采也枉然。姜文回来的路上,突遇狂风暴雪。
金豆豆:刚才的赶考不中有注解,这个狂风暴雪的设置,是不是也有说法?
李岱江:恩,这个狂风暴雪是什么呢,五月的天气,端阳节刚刚过去,怎么下起大雪了呢?这就是天上的神来捉拿喜蛛仙子,想用大雪把她冻死。这个时候,姜文听到求救的声音。戏文中就说,哎,哪里的呼声到耳边。姜文就看到,这里有个小蜘蛛,他就好心把这个喜蛛仙子碰到手心,暖暖她,揣到怀里。等这个风雪过去之后,这个喜蛛仙子施了法力,把他们两个一起刮到山洞里面去了,后来两个人就成了夫妻了。喜蛛仙子就给姜文说了实话了,我本来是天庭的仙子,到人间来就求得一个知己。这个姜文说自己,家住山东历城县,玉函山下有家园。
金豆豆:这就很明显说的就是济南吧?
李岱江:是的,后来那个天神来捉拿喜蛛的时候,喜蛛就给姜文一个自己织好的仙网,可以保住自己的身体,就是个护身符吧。又给他一个莲蓬,说是要寻遍济南一百个泉的泉水滴到里头,那它的威力就会特别大,连天庭都管不住,你也就能救了我了。
金豆豆:这之后就开始《芙蓉记》的高潮,寻泉?
李岱江:对,喜蛛仙子被抓走之后,下面就是寻百泉,原来一共12句唱。作为一个单折子戏,扩充一下内容,可以演15分钟左右。后来就是姜文在寻泉的过程中,喜蛛仙子在天庭受苦呢,她拜托一个小蜻蜓,把情况给她详细一说,小蜻蜓就来到凡间,帮助姜文得到百泉水。最后寻得百泉水,霞光万丈,把天神打败了,把喜蛛仙子就出来了。
金豆豆:济南,还有一个名称叫泉城,这个《芙蓉记》好像是为济南城量身定做的一样。
李岱江:的确是这样,《芙蓉记》线条比较直,但是就是一个写意性的东西。
金豆豆:那么《芙蓉记》的首演,是怎样的呢?
李岱江:山东省成立了一个鲁剧研究院,那时候舒同以吕剧为主,想搞个鲁剧研究,那是第一次演。首演是我和常兰,我们两个先演的。我是姜文,常兰演的是喜蛛仙子。曾经,文革之前,大概是60年吧,在山东剧院给中国京剧院的一些老先生演出《芙蓉记》。
金豆豆:当时对于《芙蓉记》都有一些什么评价,您还记得吗?
李岱江:有一个著名的短打武生叫张云喜,他那个三岔口我看的没治了觉得。给他们演完《芙蓉记》后,他们说了这么一句话,这些同志,虽然缺乏一些幼功,幼功就是从小,几岁就开始的。但是,他们的举手投足,都非常规范。我们当时演出完了以后,掌声不断啊。这是这些老先生,但是对我们的鼓励。
金豆豆:那对于幼功的缺乏,你们是如何弥补的?
李岱江:我们有两位老师,一个是李海亭老师,还有一个田新林老师,不但是教武功,教身段,没有这两位老师给我们打这个基本功,说实在的,我们的程式表演当中也达不到现在这个水平。
金豆豆:《芙蓉记》除了在山东演出过,还在哪里演出过?
李岱江:当时《芙蓉记》在北京演出,那个时候刚刚有电视,北京中央电视台,但是还没有往外播,就是内部作为一种实验。录了我们一场戏,就是山洞的那场戏。不过那个资料怎么找,也找不到了。之后又到了天津演出,在天津演红了这个《芙蓉记》。
文革以后的《芙蓉记》
金豆豆:《芙蓉记》之后好像演的比较少了,您知道最初的原因是什么吗?
李岱江:后来文革以前吧,大概时间到,演的就少了,那个时候演的都是比较大的戏,比如《蔡文姬》、《穆桂英挂帅》。再一个,常兰同志因为心脏不好,后来这个戏就没怎么演。再后来山东省鲁剧研究院成立以后,他们就把这个戏接过去了。
金豆豆:也就是说,《芙蓉记》还在山东的其他地方戏剧种演出过?
李岱江:我听说柳子剧团也演了这个戏,实际上,柳子剧团是后来的了。
金豆豆:但是文革之后,《芙蓉记》好像再也没在舞台上出现过?
李岱江:这个戏怎么没有了呢?就是文革以后剧本都给烧了,想恢复也没办法恢复。破四旧呐,原稿的那些剧本都没有了。唯独我们乐队的同志把这个剧本给我了。这个剧本还不是文学本,是带曲谱的,有对话。这个戏实际上以唱为主。
金豆豆:这么看,《芙蓉记》好像在一个很尴尬的境地。
李岱江:这就牵扯的文化体制改革,我不反对文化体制改革,不但要改,还要大踏步的往前改,但是呢,具体怎么改,这倒是个大问题了。那次孙守刚部长来调研的时候,让我谈谈。我一看,我谈吧。我说我再谈还是老生常谈,还是那三句话,剧目的生产,人才的培养,艺术质量。我们这边一面试挖掘传统,挖掘传统,那边一个劲地在消灭传统。你说这正常吗?我看文化报上,山西省,山东山西,山西省平均两年自己消灭一个剧种啊。为么呢?他吃不饱啊,没饭吃。干嘛呢?都做生意去了,种地去了。原来咱们柳子不也处于这种状态吗?幸亏在菏泽有几个老先生,人家自己去交那一班小学生,骑着自行车去教小学生,分文不取。是这种对事业,对柳子剧团的热爱,是这些老先生,推着出来了。如果没有这一帮,侯苗苗这一帮,现在演出也靠这一帮。这也是天下第一团啊。如果没有这一帮,柳子戏,也完了。现在我们吕剧,现在二十多岁,二十四五岁,你真的站在舞台上,让人一看,哎呀这个演员真好,无论是扮相,无论是唱,没有一个。正常吗?不正常。我们那个时候,我们就是一个团队啊,那时候号称十大名演员啊,今天演出是这几个人,明天演戏演哪个剧,还是这几个人演出,这一个戏,一个礼拜票卖完了。有一个北洋戏院,就是现在这个人民剧场,也叫北洋啊,北洋大剧院,再就是山东剧院,基本就这两个戏院。今天演《蔡文姬》了,我,郎咸芬,林建华,反正我们这一帮人;明天演《穆桂英挂帅》了,我,郎咸芬,林建华,也是我们这一帮人。头天晚上演了戏,第二天排戏,排什么戏呢,就排你昨天晚上看了戏以后发现的一些问题。现在,功不练,唱不练,他怎么个提高法?人家说干什么的,敲锣卖糖,各干一行,你干什么得吆喝什么,那个演员不练功不练唱,你说你到了舞台上,你凭什么?年轻,现在二十岁左右,你到三十岁左右的时候呢?目前来讲,你到了舞台上,不就是圆场都跑不好了嘛?
金豆豆:有的时候觉得,其实,哪怕不演,但是也应该对剧本进行一下整理与汇编,不然,感觉太可惜了。
李岱江:原来山东省有个地方戏曲研究室,现在好像是艺术研究所,他有整个的一套山东地方戏的集大成。就是山东地方戏,当时所能整理的剧本,他都出版在那里头了。吕剧的传统戏,吕剧不仅是我们这个,还有济南市吕剧团的。
金豆豆:但是没有《芙蓉记》?
李岱江:没有,因为这个戏和吕剧《桃花扇》一样,演的少。《桃花扇》的原本现在也没有,《桃花扇》是当时包干夫59年写的,移植剧目,《桃花扇》当时也就演了20来场,当时就说有点变节投降的意思,当时就批判孔尚任写的这个剧本,就放下了,没再演。我演侯少宗,郎咸芬演的李香君。
金豆豆:吕剧竟然还移植过《桃花扇》?《桃花扇》可是很火啊,其实这也是一种广义的传统戏。
李岱江:你说对了,吕剧刚一开始,1953年底,在大观电影院,第一次公演,我刚才谈到有个干部叫赵剑秋,那是原来文化局艺术处的处长,这个人是懂戏的,所以《芙蓉记》刚一开始,就是他提出来的构思,讨论剧本,最后敲定。吕剧团在大观电影院公演,公演就是卖票演出,卖票演出那时候我们理解的,哎呦,卖票吃饭,这不成以前那种戏子吗?那个时候思想上,因为都是从部队上或者地方文工团转来的,不是科班出身,就是从学生到搞戏曲的,最受欢迎的那个时候,是传统戏,《小姑贤》、《王定保借当》、《井台会》那些唱功戏,有的是我和林建华在上面演出,最受欢迎的是这几个戏。《李二嫂改嫁》之所以出来是什么时候呢,是从1954年华东第一届戏曲汇演,当时说,这些年轻人还用戏曲能演现代戏,正好结合着宣传婚姻法,是这样出来的。这时候,新编现代戏才起来。还有,你现在谈到传统的问题,有几个演员现在,包括获得“梅花奖”的演员,你能会几段传统的老腔老调?现在一接触,直接就是《李二嫂改嫁》,要么就是《姊妹易嫁》,那真正的吕剧那些曲牌,“大汉口”啊,“后娘打孩子”啊,你会几个?我演了近百出戏,大的,小的,现代的,传统的,现在保留剧本的,少。《穆桂英挂帅》,从头至尾,完整的剧本,都不一定有。现在恐怕就只有那个录像,《责保》,就是穆桂英打杨宗保那一折的。
金豆豆:除了《芙蓉记》、《桃花扇》,还有什么戏的本子也没有了?
李岱江:我想想,《墙头记》有本,《姊妹易嫁》有本,哦,对了,当时那个《双生赶船》,关汉卿的本子,演演,文革中就一下子都被烧了。后来还有个剧本,叫《洪母骂畴》,洪承畴,洪承畴不是引清兵入关,他不是明朝的吗?他不是投降了清朝廷了嘛。大概就是他母亲骂变节的这么一个戏,剧本现在也没有了。应该还有,多少剧本啊,破四旧,把剧本都烧了。
金豆豆:您手上的这本《芙蓉记》,是怎么保存下来的?
李岱江:这个本呢,我很珍贵,当时乐队的一个同志说,岱江,我不用这个东西,反正当时排戏用的,给你留着吧。我这是拿着他的手抄本,到现在,这是复印的。原稿已经破了,那时候这个纸,三年自然灾荒时候的那个纸,我都不敢动。
金豆豆:您对《芙蓉记》有什么期许吗?毕竟,这唯一的剧本您保存了这么多年。而且您又是主演之一。
李岱江:因为有很多原因,这个戏没有恢复。要按说这是一个神话戏,而且又是我们济南的,应该恢复这个戏。而且这个戏,不用演出这么大制作,比较简单,挺好的这么一个戏。
(本文根据采访录音整理)
附记一:
李岱江其人简介(摘自百度百科)
李岱江,著名吕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他在吕剧唱腔的掌握上,有很扎实的基本功,对吕剧男声唱腔方面有继承,有发展,有创新。他的唱腔深为广大吕剧迷们所喜爱,他为吕剧小生行当的诞生和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吕剧演唱中独领风骚。代表剧目《姊妹易嫁》、《借年》、《梨花狱》、《钗头凤》、《井台会》、《小姑贤》等。他的表演潇洒稳重,唱腔清新流畅,婉转华丽见长,深受山东广大戏迷喜爱。
附记二:
吕剧《芙蓉记》之《寻泉》
姜文(唱):翻山越岭寻百泉,
【姜文风尘仆仆,踉踉跄跄上:
(接唱):风凄凄,云漫漫,七沟八坎路弯弯。
【风吹、路难行舞蹈;
(接唱):林深无有歇客店,夜半何来摆渡船?风餐露宿腿打颤,挪一步来头晕目眩。
【站定、抚腿、后退:
(接唱):
实难忘我与仙姐结奇缘,
我二人心心相印情绵绵。
千佛山下同耕种,
大明湖畔读诗篇。
龙洞情浓似霜染,
泛舟赏雪在黄河边。
实难忘面对煞神无所惧,
胸怀坦荡仗义执言。
为救我舍生忘死肝胆照,
奇女子一腔热血胜过儿男。
实难忘生生别离凄凄喊,
那喊声揪我心肠催动我火海敢下刀山敢攀不辞万难。
为救仙姐出牢监,
恨不得插翅飞越千重山。
【姜文急跑,跌倒又爬起、再跑;
(接唱):
要救仙姐出牢监,必得寻找一百泉。
寻百泉好比经百战,一泉一泉涌上心间。
那趵突泉、三股水,哗哗啦啦往上窜。
那金线泉吐金线,叮叮咚咚是琵琶泉。
皇华泉,卧牛泉,杨柳轻抚是柳絮泉。
王府池子是濯缨泉,江家池畔是天镜泉,十六里河的斗母泉,明水西麻的净明泉,
杜康泉,马跑泉,五龙潭西蜜脂泉。
玉环泉、双忠泉,柳埠镇的避暑泉。
皇姑庵里是突泉,纸坊村里是臼泉,龙洞村南林汲泉,开元古寺的甘露泉。
这众泉美景我不眷恋,穿山越溅要寻够一百泉。
百泉浇开芙蓉花,芙蓉花开救妻还。
幸喜得百泉寻了九十九,只有那袈裟泉水寻找难,对亏牧童来指点,灵岩寺内是袈裟泉。
遥望深山古树一片,云遮雾绕栈道盘。
只见那乌鸦呱呱乱旋转,不由我心内阵阵寒。
上栈道、手扶栏,晃晃悠悠步履艰。
我咬紧牙,闭上眼,要闯过这道鬼门关。
(念):哎呀!不好——!
【栈道断裂,姜文被甩下山涧:
(女声伴唱):
疏星儿山前点点,斜月儿天上弯弯。
山入梦,水入眠,古树垂帘生紫烟。
惊了水中一轮月,惊了林中鸟儿眠。
惊了一只小蜻蜓,扑扑楞楞到跟前。
【姜文似在梦中,如幻觉浮现:
姜文(唱):
是真还是假?
是梦还是幻?
一时隐,一时现,好似那翠燕舞蹁跹。
小蜻蜓,它对我言,仙姐盼我眼欲穿。
派来这小蜻蜓为我伴,指引我寻找那袈裟泉。
【姜文猛醒,四处找寻:
(念):小蜻蜓?小蜻蜓——!
(接唱):
我声声把蜻蜓来呼唤,只见那霞光冉冉在山巅。
小蜻蜓翩翩起舞云中去,白云深处钟声传。
钟声响处是灵岩寺,寺内就是袈裟泉。
(念):仙姐啊,仙姐——!
(接唱):
此时我却明白了,人间万事有万难。
意志坚,心如磐,尝尽艰险遭历练,诚心感动天和地,饱经苦来才知甜。
我紧鞋袜,腰带缠,精神抖擞进深山。
寻得那袈裟第一百泉,救仙姐我夫妻得团圆。
影山斋
湖山照影,风度尤好
戏曲记录者
微信:yingshanzhai2015。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