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在艺术节上看了两台戏,一台是唐剧《人影》,另一台是闽剧《贬官记》。在上海观众看来,这都属于“稀见”剧种。剧场里,上座率都不太高,但现场观众无不为这些剧目的艺术水准而惊叹,每一场演出,剧场气氛都很好。
口碑传出去了,戏却演完了。之后,不断有朋友来问:唐剧还演吗?听说那闽剧也很有趣?记者只得无奈地告诉他们:可惜,人家已经打道回府了。
其实,这样的情形,每年艺术节都会上演。中国大地上有300多个剧种,能常年坚持演出的也有100多个。
从1999年开办以来,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每年都坚持引进上海观众难得一见的剧种。如第一届的川剧《金子》,第二届的龙江剧《梁红玉》,第三届的梨园戏《董生与李氏》和采茶戏《远山》,第四届的甬剧《典妻》等。回头想想,很多都是在艺术节上引起反响的佳作。
事实上,在全国众多剧种、成千上万的剧目中能被艺术节选中,必有其独到之处。甬剧《典妻》在去年的艺术节上一炮打响后,获奖和演出不断,据悉最近又将应邀赴香港演出。
福建省实验闽剧院的《贬官记》,是首批“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30台初选剧目之一,也是其中极少数的地方戏曲之一。能在160多台候选剧目中脱颖而出,《贬官记》确实有它高人之处。看完《贬官记》,感觉该剧是台高品位的喜剧。所有的情节都是“子虚乌有”的——主角边一笑因娶青楼女子遭贬,后来“花花官审花花案”,又把贬过他的巡抚收为学生,如此一来,戏剧矛盾层层纠缠,情节发展十分紧凑。虽然闽南话委实难懂,但剧场里笑声、掌声不断。
唐山实验唐剧团的《人影》是一台诞生不久的新戏。因为是北方的剧种,没有语言障碍,票房比《贬官记》还要好一些。去看演出前,《人影》吸引记者的是剧中的皮影腔、皮影戏;到了剧场,才发现,北方戏曲演员,不仅身上功夫了得,而且嗓音出色,高音处直入云霄,十分过瘾。
艺术节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让祖国各地的戏曲剧种都在这个舞台上长袖善舞,也给中外观众提供了一个不出家门欣赏各地佳作的机会。为了弥补“好戏少人看,戏走争相传”这一尴尬处境,据悉,在艺术节上拥有良好口碑、艺术上又有较大进步的剧目,有可能再次被引进到上海。川剧《金子》首开先河,这台在首届艺术节上让专家、观众交口称赞的剧目,明年将再次亮相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记者
张裕)
(摘自 《文汇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