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太开心了! ”福州马尾区海峡闽剧团团长杨碧霞激动地说,她和她的团员们怎么也没有想到有一天会到北京演出。他们打磨了7年多的闽剧《龙台驸马》 ,作为中国剧协2018年民间职业剧团晋京展演入选剧目之一近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演出,演出结束后观众站起身来鼓掌,久久不肯离去。

《龙台驸马》讲述的是南宋年间琅岐龙台村学子林存高中状元,被招为驸马后,奉旨前往台州嘉勉考察“蟋蟀宰相”贾似道之侄台州县令贾文章时,意外遇见贾县令欲拆岳庙捉蟋蟀以致打死庙祝,激起民愤。林存怒斩贾知县,出乎意料的是贾似道不但不追究反而奏请皇帝为林存加官晋爵,一场斗智斗勇的生死搏斗就此拉开帷幕。

当晚呈现的《龙台驸马》情节紧凑、环环相扣,舞美灯光精致亮丽,不论是男女主角还是配角,每一个角色都很鲜活。 《龙台驸马》的完美亮相,其实历经3次大的改变提升,从剧本到音乐,从舞美到服装,主创人员为此付出了难以想象的努力。杨碧霞对此表示:“现在国家的政策好了,我们民营剧团得到了各方面的扶持。晋京演出大家压力很大,马尾区文体局的几位领导一直陪着我们排练,给我们加油鼓劲。 ”这部戏的编剧陈道贵看到观众的反应非常欣慰,他说:“我的创作一向追求的是民间性、传奇性、喜剧性,简单说就是雅俗共赏。我希望老百姓看到我的戏特别暖心。我们的戏要贴近百姓、贴近年轻人。哪怕是古装戏,也不要离当代的观众太远了。 ”

《龙台驸马》的当代感很强,观众的直接感受其实都是主创团队苦心营造的。“这部戏非常流畅,一个情节叠着一个情节。它的戏剧节奏和传统的闽剧不一样了,我们调动各种手段来加快节奏。而且,这部戏行当非常齐全,每一个小角色都有戏做,每个角色都很出彩。 ”这部戏的导演林建萍说。确实如此,贾似道的扮演者余建光在台上戏味儿十足,很像是经验老到的老戏剧演员,谁想他竟然是在两三年的时间内重新拾起荒废30年的戏剧功夫的“年轻演员” 。54岁的余建光在美国生活了几十年,他说:“唱闽剧,嗓子很累的,但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感到很幸福。 ”从餐饮业转向戏剧行业,他直言:“做文艺太幸福了,希望能演到演不动为止。 ”林存的扮演者游斌是位在舞台上摸爬滚打二十来年的老演员了, 14岁就开始学闽剧,辗转了好几家闽剧剧团,还自己办过剧团,到马尾区海峡闽剧团两年左右的时间。“为了拉近和当代观众的距离,我们加入了很多载歌载舞的内容。 ”虽然闽剧在这几年与以前相比发展速度很快了,全国各地很多观众都认识并喜欢上了这个剧种,游斌仍然表示担心:“学闽剧的年轻人还是太少了。如果有更多的年轻人愿意学,我特别愿意分享自己掌握的技能,也非常乐意跟更多的闽剧爱好者切磋。 ”

在福州,马尾区海峡闽剧团非常受欢迎。他们长期坚持在校园、社区、乡村等基层演出,每年完成惠民演出50场以上。福州马尾区文体局副局长林荫侬介绍道,马尾区文体局一直以来都很重视扶持民营剧团的精品创作,不但投入资金,而且会跟踪帮助。 《龙台驸马》从民间演出一路走来,经历了福州市、福建省的会演和台湾马祖的演出,再到晋京演出,剧目锻造得更加接地气,演出达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实实在在让百姓感受到了闽剧的魅力。

“一个女人坚持运营一个剧团,太不容易了。 ”剧团上上下下,对于杨碧霞的付出都很感慨。多年来,杨碧霞为了戏剧梦想,总是四处找寻优秀的演员,请教各方专家。“她从小在剧团长大,这份情怀让她坚持到今天。 ”闽剧表演艺术家林瑛谈道,马尾区海峡闽剧团给戏剧人带来更多的启示——既要懂得观众的需要,又要抓好艺术精品创作。“ 《龙台驸马》这部戏,观众喜欢,专家也认可。一家民营戏剧团体要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下生存,必须不断更新剧目,他们更新的步伐应该更大胆一些。 ”林瑛说。(记者 蒲波)

(摘自 《中国艺术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