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戏曲不景气的今天,各地方剧种的生存状况、发展前景始终牵系着戏曲研究者和从业人员的心,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也将“全国地方剧种现状研究”列为重点课题。11月12日至14日在河南省周口市举行的新世纪第二届全国地方戏剧种发展战略研讨会上,与会代表就上述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绝大多数地方戏剧种观众日减、演出下降,剧团长期在农村疲于奔命地演出,地方财政支持不足等生存困境是与会者谈论最多的话题。据介绍,我国上世纪80年代,有记载的地方剧种为394个,而目前仍在舞台演出的剧种不足200个;有的拥有几十万人口的城市的戏曲团体竟没有一个像样的剧场和排练场;一些县级剧团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有的甚至长年无演出。鉴于此,许多代表在会上呼吁,各级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应加大对地方戏剧种的保护、扶持力度,加强戏曲艺术的宣传、普及和戏曲人才的培养。
这次会上显示出一个突出特点,即戏曲研究者越来越重视对一些富有特色的稀有地方剧种和民间剧团的考察。不少代表就此提交了专门的考察报告,使与会者对戏曲剧种的丰富性和多元特征有了更感性的认识。如被称为“天下第一团”的河南内乡县宛梆剧团的艰苦就与民间职业剧团福建省艺昌闽剧团的红红火火形成巨大反差,前者主演的月工资不足千元,而后者主演的月薪已逾万元,可谓天壤之别。因此,对各地方戏剧种分别对待,分类管理,制定不同的政策,成为与会者的共识。不少代表认为,尽管大多数地方剧种生存不易,但由于戏曲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要想让一些剧种在短时间内消亡更是难事。
此次会议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河南省文化厅及周口市委、市政府和河南省艺术研究院主办,河南省越调剧团承办。由一个剧团来承办全国性的活动,这在全国还不多见。(杨胜生)

(摘自 《中国文化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