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剧中的韵味

一般来讲,戏曲唱词中多是由所需要表达的情感来决定用什么韵的。比如:江洋辙往往适合表现明亮、宽广、激昂的情绪,中东辙往往适合表现平衡、和缓的情绪,灰堆辙往往适合表现悲愤、伤感的情绪,姑苏辙往往适合表现一种内在的深沉的情感,如此等等。有人把通用的十三个辙分为三级:洪亮级、柔和级和细微级。洪亮级包括江洋、中东、言前、人辰和发花辙,柔和级包括摇条、怀来、波梭、由求辙,细微级包括灰堆、乜斜、姑苏、一七辙。这三级是根据发声响亮度不同而分的,一般说,响亮度强,声音宏亮,宜表现威武、雄壮、激烈、昂扬、高亢等情绪和气氛,如评剧《秦香莲》中的“公堂”、《阮文追》中的斥警察署长都用了江洋辙,《南海长城》中斥单眼王、《夺印》中胡素芳揭露坏人用的是中东辙和人辰辙,等等。而响亮度差的适宜表现委婉、柔和、静郁的情绪和气氛,如《向阳商店》中忆苦一段用了波梭辙,《花为媒》中的“洞房夸美”用了由求辙,《野火春风斗古城》中杨晓冬受刑后表达内心情感的唱词用了姑苏辙,等等。当然,这些只是大体的规律,但不是绝对的。只要用的韵能够准确表现人物情感,就能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

其次是平仄问题。唱词中的平仄虽不象古诗词那样严格,但还是讲究平仄搭配的,违背了平仄规律,就会感到别嘴。在一般情况下,唱词都是有上下句的,评剧的曲调也往往是上下句对称的,上句的曲调尾音下滑,适用仄声字,下句的曲调尾音平稳,适用平声字。由此可见,唱词的尾音仄平相间比较好。如:

“李三娘在磨房挑灯磨面(仄),磨儿转气儿喘不敢偷闲(平)。夜风寒心儿冷双手发颤(仄),孤灯儿照窗棂思绪万千(平)。人都说做女人前世造孽(仄),三娘我罪孽深才受熬煎(平)。虽说是刘郎他待我情重(仄),去投军却为何不把信传(平)。”——引自《李三娘》

这段唱就是仄平相间,唱起来就很有韵律感。这样的评剧唱词可以找出好多好多,这里仅举一例而已。

当然,也不排除在偶尔的情况下平仄有所互代,但这仅仅是偶尔而已,往往是在找不到合适的字时才这样互代。试看一例:

“恨渔霸单眼王(平),残害渔民似虎狼(平)。盘距南海数十载(仄),与特务土匪结成帮(平)。他路过山旁树也死(仄),海水洗手鱼也亡(平)。千艘渔船灯火绝(平),万家渔民饿肚肠(平)。”——引自《南海长城》

这段唱有两处的仄声字由平声字取代,一个是“单眼王”的“王”字,因为这是渔霸的“绰号”,不好改成别的字,再说这句词可以作为另一个段落的开头句,用平声字也情有可原。另一个是“灯火绝”的“绝”,这里没有比“绝”字更适合的仄声字了,所以由平声字取代。总之,平仄搭配得当,唱词演唱起来就容易产生抑扬顿挫的韵律美,反之韵律就会打折扣。当然,也有的喜剧角色故意用一些不太协和的韵引大家发笑,造成声调上的喜剧效果,这另当别论。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