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乡村范围内的传统戏曲演出日渐式微,沧州小凤霞评剧团独树一帜,活跃在京津冀的乡村舞台,一唱三十年,在带给各地群众、尤其是沧州父老精彩的表演和一片深情的同时,也受到了人民的深深爱戴。

半年间送戏200余场

乡亲们爱看戏,但看名角唱戏还真不多。6日,农历腊月十八,室外天寒地冻,沧州市新华区小赵庄乡徐官屯村却热闹非凡,真像是在过大年。“沧州小凤霞评剧团送大戏来啦!”乡亲们奔走相告,一时间村子里沸腾了。他们或扶老携幼,或结伴而来。被乡亲们的热情感染,《李三娘打水》《杨三姐告状》《绣鞋记》一出出大戏轮番唱响,大棚内听戏的村民个个举首侧耳,唯恐落掉一句唱词儿。原本预订三天的演出,各村老少愣没过瘾,应人们的强烈要求,剧团又多留了三天,一直唱到腊月二十三。

送戏下乡,从去年9月份开始,剧团已在沧县、青县、任丘、献县、黄骅、新华区等县市区演出200多场,观众达30多万人次。

  在献县郭庄镇东部,有个能容纳三千观众的大舞台。元旦过后,小凤霞评剧团在这里一唱就是10天。78岁的王秀森老人,每天都坐在头一排,带头喝彩鼓掌,现场感带给这位老戏迷不一样的享受——“以前都是在电视上看新凤霞演出,这下新凤霞的关门弟子把《花为媒》送到了家门口,唱得真是好啊!”

为了让父母赶来看戏,村民张丽老早就给娘家打了电话。张丽说:“我特别喜欢听评戏,剧团的几场戏,不仅唱得好,情节也有味道。”张丽说,父母年纪大了,看到他们赏戏时的开心劲儿,自己也觉得很满足。

1月24日,剧团到了黄骅市吕桥镇官地村。当天下午,戏唱到《花为媒》“洞房”一折,天公不作美,雪花飘起,风也紧了。台上“张五可”与“李月娥”依旧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全然不顾艳蕊满园已变成“柳絮”当空。两个新娘子清醇甜润、玲珑婉转的嗓音,恰如鸾凤和鸣,而那轻盈柔美、曼舞生姿的身段,宛似出水荷花,迎风而举,亭亭然,款款然。台下观众们听得心痴,看到喉痒,不由地齐声喝彩,掌声阵阵……

在后台几乎露天的“化妆间”,演员们正穿着单衣换装,咸红杰和其他几位女演员的贴鬓都已冻成冰碴,双手也冻得有些僵硬,披上大衣,身子还在发抖。

可是一轮到上台,她们脱下大衣换上戏装,依然铆足了劲,把最美好的一面呈现给大家。“为艺术献的不仅是身体的健康,更是一腔似火的热心。”

演的是角说的是理

提起沧州小凤霞剧团,首先要说说当家人咸红杰。她是剧团团长,出生于泊头市交河镇三里庄,自幼喜爱评剧。11岁时,父母送她到泊头市文化馆评剧班学习。

1979年,在泊头市国庆四十周年晚会上,15岁的咸红杰崭露头角,她代表泊头市青年评剧团表演《花木兰巡营》。泊头电台特别为她录制了《三看御妹》《刘巧儿》片断,选送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听到咸红杰的录音,便委托秦皇岛评剧团刘奎中去找咸红杰。这一找就是两年。

1982年春,咸红杰大胆地给新凤霞写了一封渴望求艺的信。很快,咸红杰收到回信,当即赴京拜师,成为新凤霞的关门弟子。淳朴刻苦的咸红杰深得新凤霞赏识,不仅手把手传授评戏,还特意为她取了艺名“小凤霞”。咸红杰每年都在老师家住三四个月,一学就是六年。她牢牢记住新凤霞生前的叮嘱:“学我者生,像我者死;台上认认真真唱戏,台下老老实实做人。”

咸红杰说:“演员在台上表演是动之以情,同时也是对老百姓晓之以理,使人们从中领会生活的真谛,得到有益的启示。”

每唱《杨三姐告状》,咸红杰都会流泪。她说:“这出戏就是为了弘扬正义,保护弱者。”

《乾坤带》讲的是名门之后秦英失手将奸臣詹洪打死、戴罪立功的故事。银屏公主绑子上殿,儿子戴罪出征,临行之前,赠予乾坤带,激励他两军阵前奋勇杀敌。咸红杰说:“这台戏的主题,是对待孩子要严格要求,不能放任;对待奸佞,一定要严惩不贷。”

为了贴近群众,剧团年年排新戏。“我们奉献给观众的,多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关系,要接地气儿,用戏曲的形式带去文明新风。”

为演出错过与老父诀别

小凤霞评剧团前身是泊头市青年评剧团。1978年,交河县文化馆文艺宣传队解散,24岁的队长曹连生把十几名骨干留下成立了评剧团。他们自筹资金,自制道具,自负盈亏,开办培训班,咸红杰是团里的学员。

1996年冬,为还贷,剧团决定外出演出,曹连生决意要23岁的咸红杰挑大梁。

咸红杰知道,剧团要生存,跑台口最关键。于是,她们第一站选择了喜爱评剧的天津市西青区张家窝镇张家窝村。但是,对小凤霞的名字当地人闻所未闻,以为遇到了骗子。咸红杰住在5元钱一个床位的小旅馆,早上去河边练嗓子,白天去村委会推戏。半个月下来,许多村民假装遛早弯,悄悄跑到河边听咸红杰唱戏。村主任肖光喜被打动了,签下三天的戏。附近几个村子也相继签了约。

回到剧团,咸红杰穿插电影版与舞台版,排练了新《花为媒》,正月十五在张家窝一炮唱红。三天的戏,延至六天,接着在天津西青和静海一带,一个村又一个村地唱了下去。

1999年11月,咸红杰怀孕七个月,仍坚持披着二十几公斤的大靠唱《三看御妹》,在衡水市阜城县大白乡大白村一呆就是十多天。散了戏,她立即打上保胎针。就这样,一直坚持到临产前四五天。孩子没满月,又披上大靠登了台。

2002年春天,剧团在天津东丽区么六桥乡穆台村演出时,一场大火将服装、幕布、道具、音响等全部家当烧毁。演员们都疼哭了,咸红杰却一滴泪也没掉,她组织人拿着剧团的积蓄、演员们的捐助,连夜做大幕,买服装道具……第三天,大戏就又唱上了。

咸红杰的母亲听说后,送来了一万多块卖粮款,乡党委书记捐了一万,十里八乡的村民,有的送钱,有的送来米面。

咸红杰说:“不管遇上什么困难,就算是灭顶之灾,只要有了大家的支持,有市场需求,就能挺过去。”

演员付秀锁回忆,2009年冬,咸红杰父亲去世时,剧团正在天津汉沽看财村演出。戏报出去了,必须唱完,这是咸红杰的铁规矩。当把戏唱完,冒着大雪赶回交河,已是午夜,咸红杰还是错过了与父亲的最后诀别。

“不图名,不图利,专为百姓唱大戏!”

咸红杰介绍,剧团每年都更新设备,从最早的拖拉机、大篷车,到如今的大客车和大货车。这些年光演出大棚就换了好几茬,现在使用的是目前国际顶尖的流动大棚。原团长曹连生说:“以前没舞台字幕显示器,现在都有了!”

三十年来,剧团的足迹踏遍京津冀一带乡村,远的到达山东、山西等地。每演出一场,乡亲们都把舞台围得水泄不通。剧团的牌子一度挂到了天津市东丽区张贵庄,一扎就是七年。每当夏季剧团不忙的时候,她们到18个社区免费演出,深受欢迎。一些戏迷,剧团走到哪儿,就跟到哪儿,还编出了顺口溜——“风里来,雨里去,不图名,不图利,专为百姓唱大戏!”

下乡演出,多在秋冬春三季,天气寒冷,食宿条件差,是对演职人员的考验。在黄骅市吕桥镇官地村演出时,没有暖气,就用电褥子取暖。吃饭时剧团自己起灶,一锅炖菜,两个馒头,一围就吃起来。

1月27日是腊八节,更是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小凤霞评剧团回报家乡慰问演出,到了市区的欣欣家园和北门社区。《花为媒》“花园”一折开始之前,饰演李月娥的演员付秀锁脱掉外套,换上薄薄的戏服,准备上台。刺骨的寒风中,她只穿了一身单衣。“只要大家喜欢看,就算再冷也得好好表演。”付秀锁说。

55岁的老演员卢维旗回忆起1998年立夏在静海县高官屯演出——晚场的《花为媒》到咸红杰上场时,下起了大雨。但是台下观众没有一点儿离去的意思,观众席变成一个伞的海洋。突然,台上一声珠圆玉润、甜亮脆美的“春季里风吹万物生……”台下静了下来,曲调与雨声合成天籁。咸红杰透过舞台与观众间的水帘,有板有眼地唱着。台上开始漏雨了。台板湿了,服装也湿了。两个多小时的戏,台下雨中的八九百名观众很少有人离开。

天津戏迷盛情回邀“沧州好人”编入剧本

在沧州演出的半年中,咸红杰常常接到天津戏迷的邀请。羊年初三开始,她将带着剧团赴天津滨海新区大田村演出,到目前,已预定了60多场大戏。

2014年7月,剧团正式挂牌为小凤霞评剧团,咸红杰的师姐——评剧表演艺术家谷文月任名誉团长。金黄的9月,收获的季节,小凤霞评剧团的大戏在沧州大地的各个乡村接连唱响,锣鼓更密了,舞台更新了,观众更如痴如醉了。

前不久,咸红杰当选为“沧州骄傲”十大新闻人物。

三十年的坚守,咸红杰和她的评剧团有了一定声望。1月13日,在市委宣传部牵头下,咸红杰邀来谷文月、刘惠欣、陈胜利、艾丽君、吴霜等梅花奖得主和评剧名家,为沧州观众带来一台别开生面的演唱会。那一晚,整个沧州大剧院好戏连台,余音绕梁。令人感动的是,天津静海的小凤霞剧团老戏迷也赶来捧场。

目前,小凤霞评剧团正根据“沧州好人”周汝珍的故事,创作评剧《紫花丁》。咸红杰说:“沧州是我的家乡,更是‘好人之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回家乡汇报演出,希望能为推动‘五城建设’中的文化之城和好人之城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