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磨一部可传承的艺术精品——大型评剧《风起同仁堂》“深圳造”的背后故事

中国文化传媒网广东频道讯 9月15日晚,由文化部艺术司、河北省文化厅等主办的第九届中国评剧艺术节在唐山闭幕。深圳市世纪戏曲艺术研究院创作排演的大型现代评剧《风起同仁堂》获得优秀剧目奖,演员刘慧欣、赵斌、孙路阳获得个人优秀表演奖。这是深圳的骄傲,更是深圳的气度。下周,在广东省举办的第十二届艺术节上,《风起同仁堂》又将在广州蓓蕾剧院献演参赛,为广大观众献上一份精美的戏曲大餐。

评剧“深圳造” 得益于深圳开放包容

作为北方剧种、全国第二大剧种的评剧,能够在深圳扎根得益于深圳的开放包容。因此,北京题材、北京名家的评剧《风起同仁堂》出自深圳,也就不奇怪了。据深圳市世纪戏曲艺术研究院院长陈胜利介绍,《风起同仁堂》的成功,一方面体现了深圳作为移民城市开放包容的心态,能够海纳百川;另一方面,也离不开研究院认真落实既定的建院方针。

据了解,深圳市世纪戏曲艺术研究院成立于2012年7月,是深圳市人民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主管的民办非企戏曲艺术研究机构,是一个兼有理论研究、艺术传承、戏剧剧目创作改编整理演出和艺术教育三重任务的综合性戏曲艺术机构。该院成立以来,本着“扎根深圳、服务深圳、宣传深圳”的三大宗旨,依据深圳的发展实际进行文艺作品的创作。

期间,创作出多部作品,包括:以深圳观澜版画村为素材的深圳戏现代剧本《版画魂》、整体改编传统剧目“六国封相”戏曲舞台剧剧本—— 《苏秦》、围绕百年老店“同仁堂”开讲故事的大型现代评剧《风起同仁堂》,均受到各界好评。

今年春节期间,市文体旅游局组派深圳市世纪戏曲艺术研究院赴德、法交流访问。在德国吉森和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演出评剧《风起同仁堂》、《花为媒》选场、选段,并开展戏曲交流讲座活动,使得深圳本土原创曲艺艺术精品走进欧洲,受到德国、法国的中国传统戏曲迷的欢迎和喜爱。

8月,深圳市世纪戏曲艺术研究院又参加在香港举办的“2014香港·深圳创意艺术双周”。在香港演出爆红,展示了深圳艺术的顶尖实力。

找准位置 产生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10月15日,习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在全国文艺界引起热烈反响。

10月16日,广东召开省文艺界学习座谈会,传达学习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圳市世纪戏曲艺术研究院也进行了认真学习,并认识到:只有扎根于人民之中,精选出有中国特色的人物典型、改编好经典的故事,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人民是文艺表现的主体,同时人民又是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符合这种要求的文艺作品才能长久驻留在人民的心目中,成为不朽的名作。这样创作的文艺工作者,才会找准自身的位置,产生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也才能实实在在落实总书记“思想上的精深、表演上的精湛、制作上的精良”的总要求。

群众意见是动力 观众口碑是鞭策

《风起同仁堂》自2012年问世以来,大大小小的全国巡演已达上百场,每次演出后都会精细加工,将小细节进一步完善。进过大剧院,也下过基层、农村,观众覆盖了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人士。

评剧《风起同仁堂》主要讲述了百年老店保全经费的故事。该剧在传统评剧基础上,用唱念做打的形式细腻地展现出同仁堂经历的百年风雨。该剧自问世以来,深受戏迷和观众喜爱,仅央视《戏曲采风》栏目对该剧报道就近10次。观众更是好评不断,有观众评价道:
——评剧,我是初次领略,感觉魅力非凡。无论是题材、情节、演员的唱功及演技还是舞美,都很精彩。
——深圳是包容的城市,只要我们创作出好作品,肯定有市场。
——舞美灯光感觉太好了,唱得太有气势了,演员都在状态。
……

对于《风起同仁堂》的成功,陈胜利坦言,评剧要发展就要强强联合搞大制作,但大制作不是以花多少钱为标准,而是要科学务实。评剧《风起同仁堂》从一开始,就走上了探索民营机制下创作艺术精品的道路,呈现出“深圳制造”的3个特点:一是民营机构出品策划,机制灵活;二是项目制作人员一戏一聘;三是主创和主演均为国家一级优秀人才,强强联合。这样的探索也赢得了业内专家和市场的认可。

在国家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并发扬光大的当下,在民营剧团的灵活机制越来越被国家院团相继效仿的情况下,陈胜利利用政府给予的对民族戏曲大力支持的政策为引导,行走于京深两地,借助北京周末戏剧场、深圳戏聚星期六等品牌公益活动为评剧摇旗呐喊,为评剧的发展繁荣助威。

在该剧研讨会上,专家们给出了“这是一部可传承的艺术精品”的高度评价。

中国京剧院原党委书记、戏剧评论家林毓熙兴奋地说:“看了演出我很高兴,也很感动。这是一个强强联合的演出形式。深圳用强强联合推出剧目和人才,方向是对的,虽然运作很艰难,但可喜可贺。”

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孔培培认为,音乐是《风起同仁堂》亮点之一,充分调动起了观众的热情,而且借助音乐充分发挥了演员的优势,突出了演员嗓音宽、亮、润的特色,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即使评剧中的小人物,也因此添彩。

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顾问、中国评剧院原副院长、总导演张玮说:“看了《风起同仁堂》,特别兴奋,感想很多。该剧目是深圳实施文化体制改革后,首个民营机构、民营资本参与的大型舞台艺术创作,从演出的座无虚席、每个角色亮相都赢得满堂喝彩来看,《风起同仁堂》成功了。”她进一步说道,在过去30多年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未来深圳将继续深化改革,把建设文化强市作为重要目标,而戏剧的繁荣发展也将成为深圳实现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一个新突破点。《风起同仁堂》应打造成可以传承下去的艺术精品、百演不衰的经典剧目。

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中国评剧院原副院长、一级编剧张宏文说:“深圳搞评剧或许有人质疑,但也许只有深圳才能成功发挥,充分利用各个地区的优质人才,打造了一台流有深圳血脉的评剧《风起同仁堂》。”

另外,该戏的成功也与该剧总导演的理念分不开。总导演宋强认为,《风起同仁堂》剧在艺术形式上的探索是独具匠心的。导演所有的设计要求完全从这个中心出发,充分调动演员的积极性。所以,在不同主演的版本中都有演员积极的创作和参与,最终能在舞台上发挥个人的长项、赢得观众的热烈掌声。

评剧《风起同仁堂》

评剧《风起同仁堂》剧照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