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耐:打破评剧票房中的唱段垄断(附刘淑琴评剧《张羽煮海》“黑石牢”)
李耐 松说评剧
唱段垄断是很多评剧票房中一种很普遍的现象。由于其他剧种的票房活动我很少参加,因此,其他剧种的票房中有无此现象,我不甚了解,今天主要谈谈评剧票房中的唱段垄断问题。所谓唱段垄断,就是某段唱腔只要有一人经常演唱,并唱得很好,那么其他人就不再演唱此段了,这也是票房中的一条不成文的规定。特别是一些经典的,高难度的唱段,经常被人垄断,例如:老张的拿手唱段是“黑鱼嘴”,那么票房中的其他人就不唱这段了,专门把这段留给老张。
这种现象的形成,我认为可以从垄断者的心理以及其他人的面子两方面来分析。垄断者的心理一般是这样的:“我好不容易学会了这段,而且得到大家的认可。你们要是演唱,这还能显出我独树一帜来吗?再说,万一谁要比我唱得好,那岂不是把我比下去了。”而其他人则在想:“这段他唱得不错,大家都在一起玩儿,出于面子,还是给他留着吧,我就不唱了。”
然而,也有很多票友对此现象表示不理解,他们的想法是:“哪个段子也不是你原创的,凭什么你唱我不能唱。再说,评剧的经典唱段就这么多,如果这些段子都只能一个人唱,那就没什么可唱的了。”很多时候,票友之间为此闹不愉快,有的票友干脆一走了之,使票房造成了人才流失。
综上所述,打破唱段垄断势在必行。我认为,打破唱段垄断至少有四点好处。第一,可拓宽个人戏路,票友可以通过不同风格的唱段来领悟戏曲精华;第二,可以互相切磋,几个人都演唱同一唱段,可发现对方的优点和不足,便于取长补短;第三,有利于乐队提高,在给不同人伴奏中,可以使演员和乐队之间,文场与武场之间,配合地更加紧密;第四,为票房积蓄后备力量,一段唱腔,票房中至少要有两个人会唱。如遇到演出时一人有事,另一人可即时补上,这就相当于专业剧团中的AB角。
当然,打破垄断不等于完全放开。如果完全放开,大家想唱啥唱啥,那么只能把票房搞得一团糟。因此,票房的组织管理者一定要有一个完整而长远的计划。我根据我所在票房的经验,总结了一些管理方法,仅供大家参考。
管理者可以让每一名票友侧重于一个流派,在此基础上,每名票友自选两到三段作为重点唱段。不同票友可选择同一唱段,为了避免唱段重复单一,管理者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例如:限制每个唱段的选择人数等等。唱段确定后,每次活动进行重点排练,票友在完成重点唱段之后,可根据个人嗓音条件演唱其他唱段,如觉得哪段唱得不错,也可列为重点唱段进行排练。同一唱段,张三唱得好,可作为重点,李四唱得稍差,可不作为重点,由管理者灵活掌握。只有发挥每一名票友的长处,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才能把票房搞得蒸蒸日上。
另外,无论几个人演唱同一唱段,必须单独演唱,不能采用合唱、连唱等方式。原因有二,一是破坏了戏曲的规律,二是不能发现每名票友的优缺点,不能有的放矢。近些年来,某些戏曲晚会上经常出现三四个、甚至五六个、七八个演员合唱同一唱段的“盛况”,表面上看何其壮观,实际上这是完全不遵循艺术规律,很外行的表现,对于这种怪像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以上观点只是我对评剧票房活动的一点拙见,仅代表我个人,如有不妥之处,还希望广大戏迷票友朋友们批评指正。
<embed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src="http://www.tudou.com/v/hHPzNYkPUvE/&bid=05&resourceId=0_05_05_99/v.swf" wmode="opaque"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 scale="" play="" loop="" menu=""></embed>
评剧《张羽煮海》是李(忆兰)派代表剧目,大家比较熟悉,流传甚广。但是新(凤霞)派弟子刘淑琴也演过此剧,其中的唱段也非常好听,颇具新派韵味。下面请欣赏刘淑琴为您带来的评剧《张羽煮海》“黑石牢”。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