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百度有关评剧的“贴吧”发了几篇短文,表露自己的管窥之见,为的是给评剧行家们、演员们鼓鼓劲、助助威。仅几天内,就有众多网友跟帖、评论、支持。我再次为评剧而感动!于是,再有感而发——
在我看来,评剧的大势正在悄然而起。我发现,它既不落寞,也不孤单,钟情者、痴恋者、魂牵梦萦者们已经闻风起舞,听雨则歌,一唱就醉!我为此不仅惬意,而且感动,也不由得继续乐为评剧艺术抒发自己一个人内心静美的忧思与神伤······
评剧难,评剧振兴更难,评剧的快速发展难上难!
但我说,难就难在评剧的出口在哪儿?只要有路、跨山、趟过河、跃大川、再绕它多少道湾,没准评剧人的脚步会走出一种坚实、走成一份自信、走向一定境界、走得越来越宽,越来越远!
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评剧应当走一条自己的路。走别人的路,真会让别人无路可走,不让别人说去吧,别人也会骂去的。要走便走别人没走过的路,这样的路才是出路!是生路!是中国评剧圆“中国梦”的成功之路!
本人在媒体履职,是评剧外行。但几年来在长春、北京两地参与七八个不同性质的民间乐队、评剧队,观察思索,感悟颇深。单论评剧,现状纷杂,鱼目混珠,后力待发。好一种茫茫处境活像个丑角的表情尴尬,难道—难道—难道真就这样了吗?!
为此,我以浅薄之见说一点想法:
一是亟需寻觅、发掘热爱评剧的创编人才,多出新品、精品剧作,为专业院团繁荣复兴积蓄后续动力。无论是专业或非专业评剧团队,都要有1—2名创编高手,在社会广泛招徕、招聘。不限身份、不限年龄、不限男女。具体可将传统剧目融合现代元素进行创新改版,或创编新剧目、新折子戏、新唱段。这样,专业评剧院团坚持常态、长期的排练演出就有了保障,才成为可行!
二是民间评剧团队必须积极主动寻求以公益性、娱乐性为主面向社会与百姓的公演、展演氛围和机会,不断借助社区、老干部中心、文化馆、文化宫、文化广场等外力条件,全力推介民间评剧票友、爱好者,扶持培育民间评剧司鼓、琴师及演奏员。尽最大可能引导和聚集广泛的人民大众常听到评剧、多看到评剧,逐步形成爱听爱看评剧的良性开发趋势,把从前东北有一句关于二人转的谐语变成:“宁舍一顿饭,舍不得(二人转)评剧看”。
如今,群众文化事业和活动正值方兴未艾,中国老龄化社会显然已经到来。又一个漫长而寒冷的冬季即将过去,那么,评剧的春天还远么?!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