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第二次带王童鞋来看王冠丽的评剧,第一次是去年白派剧团在北京的头场大戏评剧《珍珠衫》,再就是这一次的大悲剧《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它与南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作为一名80后的戏迷,我对这首诗再熟悉不过了,大概是在读高中的时候在语文课本上学习的,还依稀记得语文老师讲这个爱情悲剧时的款款深情。这个故事很多剧种都有演绎,京剧、黄梅戏、越剧、评剧等,京剧的赵秀君此剧演绎得也不错,据说黄梅戏的这个戏演得很成功,网上有一段李红霞演唱的“刘兰芝泪流满面”,深受戏迷欢迎。可惜,我都没看过全剧,今日有幸观看了此剧。
25日,评剧《孔雀东南飞》在梅兰芳大剧院与终于与北京戏迷见面了,由中国评剧白派第四代传人王冠丽、王文涛和赵丹红主演。看完戏和王童鞋交流,作为一个还是门外汉的准戏迷,他有自己的看法。看电影和看戏不一样,看电影更多的是寻求一种宏大场面的刺激感,而看戏更多的是看演员如何通过唱和演来塑造人物,从人物出发。看电影就像是吃快餐,吃完完事;而看戏就像是吃一道经过长时间炖煮并放在餐桌中央的那道大菜,需要慢慢品;看电影一遍就够了,图的是一时爽快;看戏则需要看多次,看的主要不是故事,而主要是听唱腔。如果说看电影属于即时消费的话,那么看戏就属于长期投资。很有道理的一种对比,戏曲和电影各自的特点显露无疑。在地铁中,我们讨论了一路。等下次有演出,他还会和我去看。
其实类似这样的情况我经历了很多,也培养了一些戏迷。由此可见,不是评剧不受欢迎,而是年轻一代没有接触评剧的机会,也没有给他们进行解说或指点的人。培养戏迷的工作,我还会一直作下去,大力宣传评剧艺术。
转过头来说说这个戏,给我的第一个感觉是,唱段丰富,故事层次分明。
就唱段而言,刘兰芝的唱段不下十多段,焦仲卿的唱段也有五六段,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有刘兰芝的“风潇潇雨纷纷透骨寒”、焦仲卿的大悲调“手拉贤妻悲痛难忍”。
“风潇潇”这一段是通过评剧反调来呈现的,这段唱出了刘兰芝自身之苦,更唱出了古代女性对封建宗教礼法、家长统治的控诉,尤其是当唱到“苍天哪苍天哪我那杀了人的苍天哪”,使这段达到了最高潮,如潮般的掌声响起。个人认为,这段很完整,很独立,板式很丰富,大约ANG="EN-US">4-5分左右的时间,很适合在演唱会上演唱,希望王冠丽老师能唱出自己的名段。
“手拉贤妻悲痛难忍”这段大悲调,个人非常喜欢,还是第一次听小生版的。最早听得是花淑兰老师的,刘秀荣老师的《红叶》也有这样的旋律,中评版《朱痕记》“席棚”一场结束时,朱母(恒红老师饰演)的几句唱貌似也是这个调式,非用给力不足以形容它的效果。王文涛老师今天可能没有发挥出正常水平,尾腔唱得似乎不十分到位。这几句大悲调唱词有点少,听得不过瘾,要是再加上一两句效果也许会更加好。
就故事而言,简单并不缺少戏剧冲突,明了而不缺少层次感。
个人看戏有个特点,总是试图寻找剧名和唱词或道白之间的某种关系,这个戏为啥叫《孔雀东南飞》,似乎并没有给出一些必要的解释和说明。
此戏还有一个特点,高腔似乎比其他白派戏更多一些,垫场音乐蛮好听。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