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黑龙江省评剧艺术中心艺术剧场观众爆满、座无虚席,此时正在上演大型现代评剧《八女投江》,著名评剧艺术家王向阳的精彩表演,赢得观众阵阵掌声。演出结束,观众意犹未尽,王向阳应观众要求又登台加演唱段,现场气氛热烈。

王向阳是黑龙江省评剧艺术中心艺术委员会主任、国家一级演员、省级非遗传承人。16岁那年,她考入黑龙江省绥化地区评剧团,之后被保送到黑龙江省艺术学校进修。1988年,她以特殊人才的身份被调入黑龙江省评剧艺术中心工作,工花旦、闺门旦,师从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碧燕燕。1998年,她成为评剧大师新凤霞的关门弟子。

王向阳到省评剧艺术中心工作后,先后领衔主演了《花为媒》、《喜鹊登枝》、《白蛇传》、《雷锋的童年》等多部剧目。几十部戏的舞台实践,使她渐入佳境。尤其是2000年以来,她更是进入创作的高峰期,先后获得第1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第二届全国地方戏曲优秀剧目评比展演优秀表演奖等多项大奖,被观众誉为中国评剧新的领军人之一 。

据黑龙江省评剧艺术中心业务办主任王兴延介绍,王向阳敢担重担,只要单位拍板由她参与演出的剧目,无论是主演还是助演,她都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特别是在评剧唱腔的改革创新上,她用几十年的时间,独创了自己的唱腔方法。

新凤霞用娇美细腻、俏丽委婉的唱腔,刻画了公主、小姐、大家闺秀等温柔的女性人物,如何把“新派”唱腔用于坚强、刚毅的女性英雄人物?如何在继承“新派”的基础上,结合自己音质清脆、音域宽舒,既能在高音区纵横驰骋,又能在低音区迂回婉转?经过10多年的艺术实践,王向阳逐步形成了她的高亢隽永、珠圆玉润、抒情流畅、清丽多姿、顿挫鲜明、韵味醇厚的演唱风格。在大型现代评剧《半江清澈半江红》中,她用“新派”艺术很好地诠释了抗联英雄冷云的人物形象。

黑龙江省评剧艺术中心艺术总监邓喜武称王向阳是智慧型演员。他说:“王向阳从不讲述自己过去取得的成绩,而是把目光放在评剧艺术的发展和未来上。她提出的精品立院、人才培养计划、心向基层等主张和做法,对评剧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针对评剧市场低迷、人才严重缺乏的现状,王向阳提出,建立人才培养机制,首先要从年轻人抓起,给他们搭建艺术实践的平台。为了给年轻人创造更多的机会,她在评剧艺术中心打破论资排辈的用人格局,率先提出“谁行让谁上、谁好就谁上”的建议和用人理念。她还身体力行,坚持做好传、帮、带工作。在她的带领下,评剧艺术中心很多有造诣的老演员、老艺术家纷纷上阵,主动向年轻人传授技艺,在年轻人中形成了锐意进取的喜人景象。

经过多年的强化培养,如今的黑龙江省评剧艺术中心已形成合理的老中青人才梯队。对梯队成员,王向阳坚持因材施教,强调不仅要唱好还要演好,要想使塑造的人物鲜活、栩栩如生,必须要把握和理解所扮演角色的心灵世界,并将其呈现在舞台上。从2010年至今,梯队成员赵洋、罗成等主演的《血溅乌纱》、《三打陶三春》、《白蛇传》,戴利利、陈冰心主演的《杨三姐告状》,赵洋、赵立明、齐彦章主演的《保龙山》均完成演出并获得好评。其中,赵洋获得中国评剧艺术节优秀青年演员奖,赵立明、罗成分别获得中国评剧艺术节表演奖。

“王向阳始终主张艺术要为基层服务,走到百姓身边,不但要让老百姓看到,更要让老百姓看懂。每年她都要带着演员到黑龙江省最偏远的山区和边境地区演出30场次以上,非常难得。”黑龙江省评剧艺术中心艺术顾问高云成感慨地说。

自2009年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后,为传承这一民族艺术,王向阳在黑龙江省新闻台“946文化讲堂”直播节目连续一周举办了以“评剧历史、常识以及在黑龙江的发展传承”为主题的讲座,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以“传承戏剧经典、弘扬传统文化”为宗旨的《欢聚星期六》演出活动并担任领衔主演。她还去深圳讲授评剧经典,在哈尔滨工程大学成立了常年的评剧培训班,赴韩国、俄罗斯等国家和我国港澳台地区进行交流演出,对评剧艺术的传承、发展和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王向阳说:“每当我看到观众那种期待而兴奋的眼神,我就会产生一种责任感,国家培养了我,我有义务把评剧这门艺术继续传播出去,让黑龙江的戏迷、让全国的戏迷都受益。”

陈巧稚 中国文化报驻黑龙江记者 张建友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