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片自清末在我国出现以来至今已走过90多年的历程。在这90多年中众多唱片公司在我国录制、发行了大量唱片,这些唱片记录、保存了中华民族大量的传统艺术。其中戏曲类包括昆曲、京剧及各种地方戏曲;曲艺类中,民间俗曲、秧歌、莲花落、荡调和京韵、梅花、西河、乐亭等大鼓以及单弦牌子曲、相声、双簧、快书、快板书、弹词、渔鼓道情、柳琴、扬琴等应有尽有;音乐类中,既有民间乐曲,也有流行歌曲,甚至于还有宗教音乐和拉洋片、叫卖调等。

唱片对我国民间艺术特别是民间音乐艺术的保留是比较全面的,有些方面甚至是比较系统的。因此可以说唱片是我国的一笔特殊的文化遗产,也是一座丰富的民间音乐宝库。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唱片记录了大量的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因此这些唱片不仅具有欣赏价值,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民族文化和传统艺术的研究来说,它所具有的资料价值和学术价值是不可低估的;它对于研究我国近代文化史、艺术史具有活化石的意义。因此,收集、整理和研究唱片是一项极有现实意义的工作。这项工作必将为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振兴传统艺术起到积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仅就近年来笔者在评剧音乐史研究中对早期评剧唱片研究的一点收获介绍如下,以就教于方家。20世纪50年代以前录制、出版过评剧唱片的公司,就这些年收集和查询的结果来看大致有百代、胜利、高亭、蓓开、丽歌、宝利、荣利、国乐、百乐、中华、昆仑、福泰、歌林等公司。其中百代公司录制、出版的最多、最系统,数量大约有160多张。胜利公司的唱片在数量上也不少,有近60张,但只是集中在一个时期。高亭公司的唱片数量不算太多,大约30多张。丽歌公司主要在30年代中期至40年代初为青年艺人录制了一批唱片,大约20多张。蓓开公司大约录制了十几张。国乐公司录制了近20张。而宝利、荣利、百乐、昆仑、中华、福泰、歌林等公司的唱片均极有限,最多七八张,少的只有二三张。目前,老唱片的收集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由于文革期间作为“四旧”曾经损失了一大批老唱片,加之大多数人往往视老唱片为破烂货或丢、或卖,因此老唱片在民间的收藏已经为数不多了。

至今我们收集和查到目录的评剧老唱片(清末民初至40年代)大约有300多张,包括130多个剧目和曲目。据我的分析,这个数字可能占建国前各唱片公司录制、出版评剧唱片总数的一半或一多半。以这种观点估算,建国前各唱片公司录制、出版评剧唱片的总数大约不低于500张。可惜的是,对这些老唱片的收集、抢救已经越来越难了,而作为文化遗产对它的保护和抢救工作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下面将我们收集和查到的评剧老唱片的具体情况介绍如下:一、百代公司(包括丽歌公司)百代公司录制、出版的评剧唱片有四大特点:一是时间长,从清末到40年代大约有30多年。二是录制得比较系统,从对口莲花落、莲花落拆出戏到男旦演唱的评剧和女伶演唱的评剧,评剧史中每个阶段的都有。而且在女伶录制的唱片中包括了评剧一、二、三代女伶的音响。这些唱片客观地记录了评剧声腔艺术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三是为评剧最著名的男旦、女伶艺人录制了较多的唱片,这就为我们了解评剧音乐的历史演变以及评剧早期主要艺术流派的特点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四是由于录制时间长、演员多,因此录制的剧目也相对比其他公司多,在客观上为我们保留了许多评剧剧目中的优秀唱段。

下面我们再分别具体谈谈这四方面的情况:1.百代公司(包括丽歌公司)是最早录制、出版评剧唱片的公司。在我们收集到的百代唱片中有一张张金红演唱的对口莲花落,曲目为《王小赶脚》和《兰桥会》。这张唱片是至今所见评剧唱片中最早的一张,大约为1910年录制的大钻针片。而小白玉霜的《夜审周紫琴》、筱翠霞的《珍珠衫》等(均为丽歌唱片)是该公司大约在30年代末或40年代初录制的最晚的唱片。在这30多年中百代公司(包括丽歌公司)录制的评剧唱片现已收集和查到的大约有180多张,占收集和查到评剧唱片总数的一多半。2.百代公司录制的评剧唱片比较系统。从20世纪一十年代初至30年代末大约共分五批录制。张金红的对口莲花唱片算做第一批。第二批大约是在1914年前后录制的,如河贼、王胖子演唱的对口莲花落。第三批大约是在1917~1918年前后录制的,如王傻子、金蜜蜂演唱的对口莲花落和金银花、孙忠起、杨柳青、马虎庭、张翠龄等演唱的莲花落拆出戏。前三批唱片均为大钻针片,上面刻有“碰碰调”或“蹦蹦”字样。大约在1923~1924年间,百代公司为第一批女伶花莲舫(包括张百顺、金月珠等生行艺人)、李金顺及冀东艺人金开芳、张乐宾、任鹤声、赛月珠、董瑞海等人录制的唱片为第四批。其中金开芳、任鹤声演唱的《小两口逗趣》大约是评剧声腔产生以前,冀东莲花落拆出戏音乐的一种形态,这段唱腔运用了喇叭牌子与哈哈腔相融合的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在评剧声腔形成以前冀东莲花落拆出戏音乐的原貌,因此这张唱片十分珍贵。

此外,张乐宾演唱的《女秀才移花接木》、金开芳演唱的《花魁从良》和《循环报》、花莲舫演唱的《李桂香打柴》和《书囊记》等唱片真实地反映了20世纪一二十年代之交评剧唱腔的基本面貌。李金顺演唱的《王少安赶船》、《花为媒》则真实地反映了她对评剧唱腔锐意改革的姿态和与众不同的风格。可以说这一时期的唱片都是非常珍贵的。3.百代公司录制的第五批唱片时间大约在1934~1938年左右。这一批唱片涉及的艺人较多,大约包括旦行艺人李金顺、刘翠霞、白玉霜、筱桂花、喜彩莲、张月亭、文金舫、莲五朵、喜彩春、筱翠霞、李淑艳、喜翠春、李小顺、李宝顺等,生行艺人有安冠英、刘彩霞、王文舫、辛俊德、单宝峰、张瑞臣、王振福、李小舫等。这批唱片很可能是分几次录制的,但在时间上却相接得很紧,所以我将这一时期的唱片做为一批介绍。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