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很值得敬佩的举动”

评剧电视剧《生死场》研讨会在京举行,深圳文化创作获高度肯定

【本报北京1月6日电】由深圳市骏辰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和中国评剧院联合摄制的六集评剧电视剧《生死场》,即将于近日登陆央视。6日,该剧在北京举行了研讨会,李春武、仲呈祥、李准、朱虹、张乃嘉等十余位文化界专家和政府官员出席。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深圳市积极扶持民营文化企业,尝试评剧电视剧这一全新的形式,充分表明了深圳市政府对文化事业的高度重视。

六集评剧电视剧《生死场》取材于著名作家萧红的小说《生死场》及评剧《呼兰河》,讲述了王婆的丈夫因抗租被谋害,儿子铁钟得知真相后辞别母亲和妹妹,投奔土匪黑胡子,从此母女俩踏上了艰辛的寻找之路的故事。话剧《生死场》曾是“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候选剧目。编剧刘侗透露,电视剧《生死场》基本保留了小说《生死场》中的人物关系,并遵循了小说原作和评剧《呼兰河》中的思想精髓。

为戏曲艺术别开一条生路

原中国文联副主席、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认为,评剧电视剧《生死场》融入了评剧的唱腔艺术,较原小说及评剧作品更具观赏性和故事性,加强了人物的命运感,强化了戏剧冲突。他在研讨会上指出,首先该剧的精神价值取向以及对于那段历史的审美把握是正确的,能够给人以精神营养。第二,长期以来戏曲电视剧是我国电视剧创作的一个弱项,而与电视媒体的结合,无疑为处于困境的戏曲艺术别开一条生路,深圳市在这一点上的创新是值得肯定的,是从各个方面调动多种手段来繁荣民族戏曲的有效的形式之一。仲呈祥指出:“民族艺术关系着民族文化之根,文化在社会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响应十七大的号召,我国正努力提升文化软实力。而戏曲在文化当中占有的地位应该得到充分重视。我国目前电视文化中的生态环境不是那么理想,一些人把电视文化当作是获益的手段,而没有把文化当作一种软实力,我们不能不正视这个严峻的环境。”对此,仲呈祥指出,主管部门应该实行“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将一部分大众文化收入投入到需要扶持的如纪录片、戏曲电视剧以及传记文学等形式上。唱响时代的主旋律、培养造就出高素质的人才,进一步推动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才是科学发展观。

应专设奖项鼓励戏曲电视

原中国文联副主席李准指出,目前像金鸡奖这一类的政府奖项中,并没有戏曲电视的奖项,对于这一艺术门类,应该宽容,以鼓励为主。在评剧被拍成电视剧也比较少的情况下,深圳市拍摄评剧电视剧《生死场》确实是一个很值得敬佩的举动,有利于扶持多样化的戏曲电视剧形式。“在市场经济调整下,在喧嚣、浮躁的今天,还有这么一批评剧界的精英,下功夫地搞了这么一部优秀的作品,我们表示由衷的敬意。”李准指出,首先,该剧在文学的改编上做出了有益的尝试。现在改编剧讨论得很热闹,但改编戏曲,比较少见。深圳市选择改编萧红的作品,这是很好的选择。五六年前,话剧《生死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演出在当时很轰动,将其改编为电视剧《生死场》是需要勇气和水平的。“这个戏综合了话剧和评剧的长度,比话剧的内容更丰富,非常真实地再现了主题思想。”

普及地方剧种是电视人的责任

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主任朱虹指出,现在各个地方只要节目做得好的都是当地的党政部门、宣传部门比较支持的。只要政府部门支持,很多事情都能做好。深圳市倡导文化立市,积极扶持民营文化企业,涌现出了一批文化精品。朱虹指出,中国评剧有很好的基础,而把它做成电视剧播出,深圳市委宣传部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深圳的经济发展很快,群众对文化方面的需求提高了,深圳提出文化立市,在这方面下大功夫,首先是制定政策,然后扶持民营资本。本次评剧电视剧《生死场》就是这一探索的成果,实现了舞台艺术和电视艺术的结合,既丰富电视荧屏的内容,对于宣传各种地方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部戏是弘扬主旋律的优秀的作品。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