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代人大都有一个情结——崇拜英雄。我们在书本上,小说里,广播与电影中认识了英雄,于是英雄便定格在我们的脑海,成为了我们一生崇拜的的偶像。
高桥是英雄,是将热血和生命都献给了我们赤峰宁城大地的抗日英雄。出生入死,战功赫赫。牺牲时年仅30岁。敌人把他的头砍下装在一个开口的瓶子里邀功请赏,游乡示众。他用年轻的生命奏响了雄浑壮美的大调长歌,唤醒了千万民众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者。
英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标志,崇拜英雄既是构筑信仰,赞美英雄既是建设人类精神家园的有效途径。呼唤英雄,弘扬正气给这个社会积蓄更多的正能量是我们戏剧工作者的使命与责任。今天,当全球都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的庄严时刻,我们怀着敬畏崇拜的心境把抗日英雄高桥的事迹艺术化的搬上舞台,用普通百姓最喜欢的评剧形式来讴歌普通百姓最喜欢的英雄,古人云(《旧唐书,魏徵传》,李世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们就是想用历史,用故人竖起一面面镜子,让今天的人们照一照,比一比,想一想,醒一醒······这便是我们排演此剧的目的,也就是《烽火宁城》的现实意义。
关于这部剧的美学原则:
坚持中国戏曲的四性合一的原则: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和写意性。【综合性,就是将不同的艺术有机地融为一体。】【虚拟性,首先表现在赋予舞台时间、空间以极大的自由【鲜明的节奏和舞蹈化的特征,这也就是戏曲的程式性】。【虚实结合、以一当十、传神写照、写意抒情,中国艺术典范的核心就在于它的写意性】。
关于这部剧的表演:中国的戏曲艺术,就是用音乐,舞蹈来讲故事,活人演活人当场给活人看。要求演员首先具有深刻的内心体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利用唯美的程式性手段,用鲜活的人物形象讲述生动感人的故事。
关于音乐:坚持评剧要姓评的原则的同时要求有创新,音乐要美,节奏要鲜明,唱腔要好听,最好能传得开,留得住。
关于念白:全剧均用散白方式处理语言。其中(快板书)的一段采用戏曲数板的方式。
关于舞蹈:全剧以音舞贯穿,军人的行军打仗,和百姓的生活形态互为映衬,既要考虑地域性,民族性特点,又要坚持戏曲化舞蹈身段的原则。不要把别的民族舞动作搬过来,要有独创。
关于舞台美术:这部剧,充分发挥戏曲的写意性特征,采取虚实结合的方式,以“讲究”的理念,毫不“将就”的营造舞台艺术氛围,考虑将来巡回演出剧场条件限制,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大有大的打法,小有小的应对。一句话:就是既要效果好,又要花钱少。
关于灯光:突出气氛,突出表演,突出定点,突出特写。
关于服装:强调人物,强调色彩,写意写实结合,民族地域兼顾。
关于化妆:现代人物,倾向生活化,性格化。切忌浓妆艳抹。【两个日本女人除外】
关于道具:场上的大小道具倾向写实。诸如几个桌椅,长短枪械,围棋茶具等等。
关于音效:按剧本提示和导演要求,准备一批音效素材,诸如:枪炮声,战车声,警报声,风雪声等等。
最后讲一句并非题外的话,打造一部好的艺术品,需要一个好的创作环境和浓郁的艺术氛围,要求全剧组的所有人员,团结,和谐,刻苦,奋进。为《烽火宁城》的成功而努力,再努力!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