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南区八里台镇八里坊社区是八里台村的还迁社区,这里住着1万多户居民。村民们住上新楼房,有了闲暇时间,做点什么好呢?社区里有一位热衷评剧的老先生——刘文和,他组织起了一支社区评剧团,团员都是八里坊的住户。
这一天,万德凤、刘金英来到王文兰家,她们跟团长刘文和约好要再练练这段《红梅赞》,迎接转天镇里组织的比赛。王文兰一边准备着过年的东西,一边还不忘跟上板儿胡唱两句。
为王文兰伴奏的正是群英评剧团的团长刘文和。1964年,刘文和就是八里台村业余评剧团的队员,那年他16岁。几十年过去了,刘老手中仍然紧紧握着这把沉淀着岁月的老弦儿,就是放不下。“那会儿没有汽车、连拖拉机都没有,都坐着大马车去。以前没有老师、没有电视,就自己凭想象排。”
2005年,八里台镇作为全市第二批示范小城镇的试点,八里台村经历了拆迁平改,原先评剧团的老人们都分散到津南区各地暂时居住,剧团一下子就散了。离了这群老伙伴,刘文和倍感孤独。
2009年,八里坊还迁社区竣工,村民们高高兴兴地领到钥匙,搬到了新社区。刘文和心想,大家又重新聚到了一起,这个评剧团还要办下去!但是,毕竟过去了5、6年,还有多少人有心气儿呢?“新的社区没有一个像模像样的艺术团。本村原先就两扭秧歌队,有7、8个人吧,当时就同意了,跟我唱评戏。”
刘金英、万德凤、王文兰说:“我们都是扭秧歌儿的,广场舞。要不唱评戏去?一唱评戏就不扭秧歌了,我们俩都玩了二十多年了。她原先不跟我们一块住,现在搬到一个楼了,守着近了,就一起玩儿了。”
刘文和是个雷厉风行的人,说唱就唱,马上组织队员练开了,今天在你家,明天在我家。时间长了,社区在活动中心三层安排出了一间排练房。每天晚上7点到9点是评剧团固定排练时间,社区里的老人到了这个点儿,闲了没事儿都会来听。
去年夏天的一天,团员王文兰的手机突然响了,她打开一看,是一条来自陌生号码的短信,大意是劝说王文兰不要再跟着这个评剧团唱评剧了。类似这样的短信,团里好几个人都收到了。大伙儿一通气儿,知道这人没安好心,想搅散群英评剧团。“谁到我们这来都说我们这几个人够和谐的,我们这几个人好几年了,都没闹过别扭。天天谁都离不开谁。谁多花钱谁少花钱都不在乎。”
现在,群英评剧团里23名团员基本都是八里坊社区的居民,团员高玉娟更是在团长刘文和的指导下,在2012年天津区县联盟广播评剧票友大赛中一举夺魁,这次比赛还让玉娟和评剧艺术家小花玉兰结缘,正式拜小花玉兰为师。如今的群英评剧团经常会接到镇里、区里发来的演出邀请函。市里、全国的名票经常到八里坊社区的群英评剧团来联谊、演出。
如今,群英评剧团已经成为津南区的“戏曲基地”,团长刘文和想把这支社区评剧团办得更红火,带动更多的社区百姓把评剧艺术传承下去。(农村广播记者卫莎、区县联盟广播津南台记者鲁瑾、沈欣)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