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籍山东的筱白玉霜本名李再雯,五岁的时候被卖到了天津,被评剧白派创始人白玉霜收为养女,从此便与这块艺术沃土结下不解的情缘。
起初,白玉霜没打算让筱白玉霜学戏。可筱白玉霜却具有超人的艺术天赋,在白玉霜演出时她认真观察,“偷”会了几出戏。有一次,白玉霜在南市下天仙戏院演出,大轴戏是《珍珠衫》。戏已开锣,剧中扮演二号人物平氏的演员李桂琴突生急病不能登场。情急之下,后台管事就推荐筱白玉霜临时救场。谁也没想到她竟然演得像模像样,赢得了观众赞许。白玉霜对此也深感意外,她问筱白玉霜这出戏怎么学会的。筱白玉霜回答说是“天天扒台帘看戏,偷着学会的”。白玉霜默认了养女的天赋,不但请了老艺人珍珠花专门对她进行调教,而且还提携她给自己唱“里子活”(即主要配角)。筱白玉霜在实践中增长了舞台经验,演技也日臻成熟。
1937年2月,白玉霜率华北剧社赴上海演出期间,因感情生活遭受挫折,赌气随知己私奔。当时在上海恩派亚大戏院演出合同尚未期满,春节期间预售票已然售出,戏院老板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剧团也因没了主演人心惶惶六神无主,陷入生存危机。在此情势下,同仁们一致推举筱白玉霜代替其母挑起主演重担,以《秦香莲》《杜十娘》和《红娘》三出不同旦角行当为主打剧目,完成了上海的演出任务。返回天津后,筱白玉霜就正式打起了旗号,以“再雯评剧团”名义,辗转演出于北洋大戏院、升平戏院、庆云戏院等地,并且还提携后起之秀新凤霞走进了专接京班大戏的中国大戏院。天津观众对她关爱有加,她无论到哪里去演出,都有一批固定的“粉丝”去捧场。报刊更是连篇累牍对她进行宣传造势,使其红遍津门。
新中国成立不久,筱白玉霜由天津到北京发展,加入了中国评剧院,演出了《秦香莲》《杜十娘》《小女婿》等脍炙人口的优秀剧目,成为评剧顶尖级人物。她多次随剧院来天津演出,不仅献上她最为拿手的剧目,而且还抽暇深入基层,慰问一线工人,并对职工业余剧团进行辅导,深受大家的喜爱。她回顾自己在天津的演艺生活时曾说:“自己是天津观众捧起来的,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记故乡的培育之情。”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