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周一、三、五,县文化馆里都会传出评剧团的排练声,熟悉的人都知道,这是联谊评剧团又在排练了。喜爱评剧的昌黎百姓也都在盼着,评剧团哪天能来村里唱一出。作为评剧团团长兼总导演,同时也是评剧的传承人,高凤春忙得不亦乐乎,纠正演员动作、指挥乐队伴奏、教授评剧唱腔……

近日,在联谊评剧团平时排练的屋子里,记者有幸与高凤春一起探寻评剧的前世今生以及他和评剧的故事。

从小与评剧结缘

说到和评剧的缘分,那得从高凤春小时候说起。“家里三姥爷就是评剧演员,我从小就听他唱,还经常拿着他的演出道具自己耍。”高凤春说,三姥爷霍庆余当年是和评剧祖师爷成兆才一起演出的演员,唱小旦,自己受他影响,小的时候就练过武把式,及至14岁(1957年)小学毕业,经人介绍加入了唐山市专区实验评剧团,正式开始学习评剧。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众所周知,学习戏曲要练基本功,高凤春也不例外。不论冬夏,每天早上不到六点,高凤春和队友们就已经练上基本功了。“冬天那会天都还没亮呢。”高凤春说,“还要到滦河套喊嗓子练声,我只有一条秋裤,冻得腿直哆嗦。”

辛苦的练习换回的是精湛的表演水平,1959年3月,高凤春就登台演出了,“第一次演出是《张羽煮海》,我在里边扮演龙子龙孙。”

1959年9月,高凤春调入县评剧团任演员,专攻小花脸。在剧团近十年他学演了《李三娘打水》《天河配》《六月雪》《沉香扇》《宝龙山救驾》《刘翠萍哭井》等十几出大型传统戏。多年的巡回下乡,常年的排戏演戏,使得他表演技艺日臻成熟,给他打下了深厚的艺术功底。

1965年,县评剧团解散,高凤春回到家中务农。在当时的大环境下,他的评剧情只能暂时放下,但在心中他还在不断练习、琢磨,希望有一天能够重拾心中之爱。

1978年,高凤春被调到县电影院从事服务工作。虽然离开了剧团,但他始终怀着对评剧艺术的挚爱和不懈的追求,从不放弃和间断练功与学习。期间,经常被县剧团借调排戏和演出。“我有以前的功底,也不用背词,都在心里装着呢,上来就能演。”能够再次登台,高凤春很是高兴。

带头组团四处演出

经过长年的练习和研究,高凤春演出的评剧并不程式化,而是注重讲人物,通过唱腔和动作将人物性格和情感展现出来。“有一次我们去靖安镇演出,一个老太太看得入了迷,拿着拐杖上台来打我。”高凤春的演出也受到了观众的认可。

《李三娘打水》剧照

1991年退休后,高凤春带头发起成立了联谊评剧团并任团长,不仅带领剧团恢复排演了一批传统保留剧目,还新排了《唐知县审诰命》《杨八姐游春》《八珍汤》《打狗劝夫》,他出演了老生、小生、武生、小花脸等多种行当,戏路子拓宽,深受到群众喜爱。“剧团成立之初,只有19人。1992年,我们在前庄子村的首场演出就一炮打红。那时候一年我们能演出100多场呢。”高凤春说。

在继承评剧的传统唱腔和剧目外,他带领队友们大胆创新,创作排演了《李大钊》《徐长霞》《忙书记》等一批优秀现代戏剧目,深入到本县各个乡镇及卢龙、抚宁、乐亭、滦县、迁安等县区进行演出,所到之处,受到观众热情欢迎。其中《李大钊》《徐长霞》等剧目受到市委宣传部肯定与嘉奖,并获得“五个一”工程奖。

这几年,高凤春已经很少演出了,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导演这一块,执导了《花为媒》《重圆记》《刘云打母》《姊妹易嫁》等几出大戏,在下乡巡演中受到观众的喜爱,极大地丰富了当地群众节日文化生活。

有一年的春节演出,原定正月初四下乡演出,不巧,正月初三晚上一名演员因腿部摔伤骨折住进了医院。眼看演出受到影响,团里同志们十分焦急。高凤春凭借着自己扎实的艺术功底,临场“钻锅”顶替该演员上台演出,一上场便赢得了一个满堂彩。高凤春将角色演绎得如此出彩,博得了观众们的热烈掌声和开怀大笑,显示出了他高超的表演才艺,也赢得了团里领导和同事们的由衷钦佩。

吸收年轻力量关注长久发展

《钓金龟》剧照

从事评剧艺术近60年来,高凤春始终不渝热爱评剧艺术,他用自己毕生心血辛勤浇灌着艺术之花,为评剧艺术的繁荣、创新、发展与传承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也成为了市级非遗传承人。

近年来,为了把评剧艺术发扬光大和更好地传承下去,高凤春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培育新人上面。一招一式,口传心授,悉心指导,不厌其烦,使得杨金波、郑宝红、张雅君、刘凤琴、沈庆荣、于秀芳、张立夫等一批年轻演员成为了团里的顶梁柱。

不过,评剧传承的困难也令高凤春止不住担忧,“现在喜欢评剧的人少了,我们也上了年纪,每年的演出场次大概有30至50次。评剧团目前有31人,大多是60多岁的老人,年轻一点的也40多了,只有两个。剧团家属中有两个十几岁的孩子跟着我们学了一些东西,有时候遇到演出需要孩子的角色,就把他们带上。再没人学,评剧就要在昌黎这片土地上断了。”

“我也想过带着评剧进校园,从小孩抓起,但因为各种外部因素,难以成行。”高凤春说,“这两年,我交代队员们多留意那些喜欢评剧的人,尤其是孩子和年轻人,只要他喜欢就吸收入团,我们手把手去教。”

目前,高凤春正踌躇满志,决心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多排戏、多演出、多多培养年轻演员,使得评剧这枝冀东民间艺术之花在昌黎大地深深扎根,更加枝繁叶茂、绚丽多姿。

《墙头记》剧照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