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桓

长春伯桓评剧团是我市唯一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民间评剧团体,16日一早,其创始人、今年62岁的李伯桓一边筹备第二天的评剧专场演出,一边与记者唠起这12年来自己对所热爱的评剧艺术的坚守。

铁轱辘车拉坏仨

代表吉林省出战全国评剧票友大赛拿奖的,都出自长春伯桓评剧团——在这个两年一届的票友界最高级别比赛中,团里的票友田艳、王晓玲、郭崇等均榜上有名。

但谈到组团之初,李伯桓一直忘不了其中的艰辛。

2004年,原本在林业单位工作的李伯桓因身体原因不得不放下工作。不过,没过多久,从小喜爱评剧的他在公园里遇到了几位评剧票友,用他自己的话说,“至此被评剧勾去了魂”。

“刚开始长春只有零星的几个人唱评剧,那时我还算是年轻的。逐渐人越聚越多,我就萌生了自己组织个评剧团的想法。”起初票友们在社区活动,因“扰民”而“退居”公园。为了将音响、道具、服装、配件等都带上,李伯桓拉起了小型铁轱辘车,从位于杭州路的家步行到儿童公园。脚磨出了泡,几年来铁轱辘车拉坏3辆。

日复一日,李伯桓在辛苦中体味着带给自己“第二生命”的评剧之妙。

投入巨款为了爱

提起“髯口”,可能有人并不会意,但要说它就是戏曲舞台上演员戴的胡须,就通俗多了。髯口根据剧中人的年龄、身份、面貌和性格不同,会有不同的颜色和式样。家里已有百余套各行当服饰的李伯桓,将这些长短浓密各异的髯口挂在了卫生间。

李伯桓说,团里演员的服装基本都由他备齐,为了新戏、新角色置办相应戏装,他跑去保定订做了好多次。每次演出结束,演员们换下戏服各自回家,李伯桓和爱人则要将衣服晾上几天,“这种戏服不能洗,还怕晒怕潮,演出后的汗湿得阴干才能收起,我和老伴就把它们铺在沙发和桌上,赶上晾衣服那几天,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

为了支撑评剧团,李伯桓12年来已经默默投入20余万元,这对于如今只靠退休金过活的老人来说,堪称一笔巨额投入。

志在收年轻票友

李伯桓的付出得到了反馈,不仅长春伯桓评剧团成了全国票友界首屈一指的业余团体,李伯桓还组建了全国票友微信群——长春伯桓戏园。“很多人认为伯桓评剧团打响名气靠的是几次全国大赛上的亮眼表现,其实还有我们对年轻票友的挖掘和培养。”说到这,李伯桓兴奋地说,在他近50人的演出团队中,最年轻的青衣汪宁宁,就是他在社区活动中发现的人才。今年,这位后起之秀将代表吉林角逐全国评剧票友大赛。

平日演出中,李伯桓喜唱老生,但他却谦虚地说,自己并不算得上是票友,而是“超级戏迷”。也正是他作为戏迷的这份执著,使得国家一级演员陈力妹、曲艺表演艺术家李长安、长春评剧院一级伴奏员秦廷福,以及琴师刘福生等人,甘愿义务入团,唱戏、教戏、伴奏、艺术指导。

目前长春活跃着的民间评剧团,几乎都与伯桓评剧团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些评剧团的演员正呈现着年轻化趋势,无疑是对李伯桓和他的团队坚守12年的最好回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