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太阳柔娇温煦减去几分逼人的凛冽,室内开放着暖气,更感到暖和。殷勤的主人端上碧绿喷香的热茶,透出茶水浮着两三朵紫颜色的花蕾,原来是精心烹泡的玫瑰花茶。方正的客厅显然是着意布置,整洁、雅致而又古朴。最引人注目的是东墙一壁到顶的玻璃书橱,凝神细窥才发现里面并不收庋藏书籍,而是有序摆放着盒装的音像磁带和各种类型的碟盘,绝大多数是苏州弹词和评话节目,还有就是昆曲和锡剧。北面交接东墙处是一扇窗户,增亮不少。窗的西面是一色水曲饰板,有璎木镶嵌着周边。紧挨北墙是一顺的矮柜。菲利普彩电、爱华组合音响豁然映入眼帘。矮柜下面有一个闭合着两扇玻璃门的陈列柜,影碟机、录像机搁在层板上,一尘不染。举目向上,一方小巧的匾额,“藏珠听鹂”,字体流畅飞扬,虽非大家名头,确系知音馈赠,尤为啧啧是用蛋壳贴塑,实乃一片冰心。对面墙壁居中悬挂横长镜框,内衬王锡老写意国画一帧,二老敲枰,童子烹茶,侧有一婀娜佳人侍立观棋,景致有情,人物传神,意境深远。图画下方两只藤编沙发在茶几两侧分开摆放。朝东一面同样质地款式的三人沙发一只,前方横陈大茶几。沙发上铺设软暖,依偎其间,了无寒意。
我们都是主人相邀的常客;间隔不久的时间就会相聚。今天有些刻意的不同。白底青花六角形陶瓷花盆里栽着绿意盎然的米兰不经意地靠在角落里。矮柜上的古色花瓶里还盛有略带枯萎的康乃馨。书橱半腰凸出的桌面堆叠层层影册;茶几肚里随手搁着两本剪报,偶尔露出泛黄的页角。尤显突兀的是在书橱边和沙发转角临时添加的两把椅子:主人落座在书橱边的椅子;另一把有一位女宾坐着。南墙两只沙发空着,显然是虚席以待来宾。音响播放胡国梁的严调开篇《留园揖峰》,宛转清丽。主人递水果,续茶水,请吃蜜饯,热情周到之间来了一个电话。原来新到访的朋友徘徊在附近的街衢,不识途径。于是,迎候领引一番,终于来齐了客人。
首次来访的宾客是苏州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的两名青年研究生。其中一位是田中谱美,她来自一衣带水的日本国,操一口汉语普通话。在日本学习汉语时,偶尔从她导师收藏的苏州弹词音带聆听到这动听悦耳的声音,从而爱上评弹,经常浏览中国评弹网,并把研究专题确定为“苏州评弹流传分布”。来到苏州大学投师周秦门下研修俗文学与戏曲。由于钟爱苏州评弹,选修朱栋霖先生的评弹艺术课程,同时向苏州评弹学校的顾芝芬老师学习琵琶。尤为可喜的是已经在学唱弹词谱曲《枫桥月泊》。在学习之余收看苏州电视书场是她的乐趣之一。由于不能谙熟吴语,主要欣赏的是有字幕的弹唱,这已经让她为之倾情。也由此她结识了热情的主人,也就有了此次的相聚。同来者系她的同学陈春苗,香港青年,曾就职于香港传统文艺界,尤好昆曲。
主人播放了《莺莺操琴》的MTV、《蒋月泉姑苏行》的专题片、《苏州弹词流派唱腔》等等视频节目,让大家一饱耳目之福。田中咨询了有关评弹团体、流传、分布,以及类似评弹的俗文学,主人一一为之解答,娓娓到来。主人还话及同是研究评弹的国外学者——美国的迈克和田中的同胞石海青。他们也曾是主人的座上宾。石海青的运用纯正吴语“好日”来表达“结婚”至今让主人津津乐道,也勾起大家的深深回忆。影册和剪报,还有房间书架上评弹的书籍,使田中如入宝山,应接不暇,爱不释手。我们也为她熟悉地指出“王建中”“王培君”而感到惊讶。
一个愉快的下午悄然度过。脑际闪过一联妙语“室雅何须大人雅,花香不在多客多”。不大的雅室是“知音阁”,待客的主人是殷德泉。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