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缘来相会——与苏州评弹收藏鉴赏学会哪些年和哪些人
说起学会,我与学会远不且二十年,每当回想起当年和这些同好们就会出现一只只熟悉脸面与声音,一件件往事浮现在眼前,那是二十多年的事与人,喜欢评弹才有缘相识才聚在一起,想想真不容易的二十年,人生哪有几个二十年呢?
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广播书场新开办了《星期书会》,这是广播评弹的新生事物。它以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及名人名家的效应魔力般地吸引着江浙沪地区众多的评弹爱好者。那时在书会中会经常提起上海的听众杨兴泉、程祖铭,常州的李伯乐,苏州的殷德泉、吴永胜等,一下子我们成了书会“铁杆”资深听众,继尔继之我们不受地区之限,自觉地走动起耒,一会儿上海,一会儿苏州,一会儿又常州……我们品书评艺,交流藏品,后来干脆这些同好成立了“知音小组”。从此活动越耒越活,拜访评弹名人名家,搞专题活动,我们的收藏欣赏活动影响了整个评弹界,小有名声。
知音小组又让我去结识了苏州业余评弹界的一枝笔周克敏、弹唱名票赵兵等,这些人都是很有水平的欣赏评弹的高手。继上海《星期书会》之后,苏州电台办起了《雅韵书会》,常熟电台办起了《琴川书会》。当年我被这两家电台特约为业余策划撰稿人,笔名:知音、弦声。期间苏州有一批书会忠实听众褚复国、陈永男、邢文芝等,他们与我相识了,无锡的李志宏、糜俊逸早己和我同好知交。我们的知音小组在不断扩大,同时我的收藏活动影响渐广,被媒体传播,引得了扬州的王庆洪、苏州的郑永泉闻讯而来。当时收录收藏的手段还很落后缓慢,哪有当今先进快捷,当年如有一台收录机也是很不差了,我们这批同好拥有相当的藏品,已大大超过了评弹馆团学校的资料。所以那时侯我们的收藏欣赏活动赢得江浙沪评弹领导小组的关心与重视,并发挥了我们的正能量,为我们引见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干部任康龄与知音小组相识,并结合参与我们的活动。
任康龄退休前是金阊区政协副主席,但他没有官架子,喜爰评弹我们有缘走在一起。他人好,能力强,乐意帮人,为大家办事,凡接触他人,都有此感。我俩结为忘年交,为评弹,为今后的学会,我俩相知相交,成为我一生中最尊敬的长辈之一。成立学会之前,我的一位朋友介绍其姐夫原电视中专的领导吴德安,斜塘评弹角的顾之明老师介绍其爱徒徐向红,还有上海的《老听客》主编蒋锡麟,知名吴文化专栏作家吴凤珍,和任康龄引见一批干部陶成范、金秉刚、王铭和、秦国屏等,犹如“一百零八将”,我们这些人都因热爱评弹喜欢收藏,走到一起来了。 和任老的相识,我们的活动越发活跃,水到渠成,于1993年10月6月成立了由市民政局批复具有法人代表民间社团组织——苏州评弹收藏鉴赏学会,并一举推选任康龄为会长。
成立学会后,要求入会的同好更多,由程祖铭推荐徐春、薛忠明,李志宏推荐马莉、商奇,蒋锡麟推荐周星、吴德银,杨兴泉推荐朱钟益,魏国强推荐的徐永明等等。还有后来从杭州来加入的陈炳新、徐允宽、姜健,邱洁爸爸送来了女儿,电视书场发现的陶春敏,评弹理论学习班里的孙谕、葛华都来加入了我们的队伍,我们由知音小组变成了大家庭。学会中人才济济:学会先后由吴永胜、殷德泉、程祖铭、赵兵、陈永男、商奇等由业余评弹演变成专业广电编导;郁乃舜电台退休后操办起中评网,为学会树立起一面大旗;学会一枝笔业余评弹作家周克敏创作了很多作品如《桃花扇》系例开篇等;书法家王铭和曾为学会赠送墨宝于评弹名家;《老听客》创办人蒋锡麟乐为学会多干事;吴文化知名作家吴凤珍常为学会撰稿;褚复国为学会开展评弹沙龙公而忘私;热心人赵兵、陈永男、徐向红、史友龙默默无闻作奉献;徐允宽热心好客接待大家到杭城,吴德安同样也是好客热心接待大家到甪直;还有理事吴德银、赵徐声、郑麟赓为江浙沪各地活动年年在操心,说不尽道不完的许多人和许多事,件件桩桩都落藏在大家的心中。
我和其他几位老会长、秘书长,相当乐意为学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都是喜欢,谈不上其他。二十年事过变迁,大家都大了、老了,有的老朋友走了,人走了情还在,今天健在同好们常会想起你们的情谊和功劳。我和长辈们一样在思虑,学会若还办下去,还得靠年轻人来继续下去,徐永明、姜健、陶春敏、孙谕、徐向红……我还想和大家乐活学会二十年。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