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誉为“远东第一大剧院”的上海逸夫大舞台日前冒出一个不大不小的新闻:苏州吴中区评弹团马志伟、张建珍夫妻档连续15天登台演出长篇评弹《沈万三》。据悉,首场演出人头攒动,粉丝云集,连资深评弹作家也自掏腰包购票入场。应该说,这在400年评弹史上殊属罕见,是一次大胆而可贵的创新之旅。我认为,此举作为一个重要的观察指标,考验演员,考验书目,考验观众,考验评弹,值得大家分神关注。
此举考验演员。从历史和现实看,演员演出长篇评弹的场所向为茶馆酒楼,至多是二三百人的小剧场,像逸夫舞台之类近千座位的大剧场,多为中短篇评弹或折子开篇专场演出的场所。演员说长篇能选登这样的大舞台,对其心理自信、表演胆识、艺术功力都是一种严峻的考验。此次登临逸夫的两位中年演员均身手不凡,马是多项省市评弹表演艺术奖的得主,张更是国家一级演员荣膺早年的评弹金榜状元和2016春晚明星。
此举考验书目。评弹长篇能否立足于大剧场,与其演出的内容关系密迩。设若仍然演出《白蛇》、《三笑》、《玉蜻蜓》、《珍珠塔》之类老听众耳熟能详的传统书目,则必将难以维持理想的剧场票房。而此次吴中团所匣书目《沈万三》,可能具有诸多吸引沪上观众耳目的兴趣要素。一是沈万三作为明代“富甲天东南”的一代巨商,本身就是江浙沪一带的传奇人物;二是上海人时常去昆山周庄旅游,对那里的文物古建筑“沈厅”豪宅以及色香双艳的“沈万三蹄髈”记忆犹新;三是沈万三发家致富之术,对众多的白领也是颇有诱惑力的;四是这一长篇乃知名评弹作家陈平宇的原创书目,题材新颖,故事曲折,以往在魔都鲜有演出。
此举考验观众。上海的评弹爱好者是既热情、又挑剔的。一方面,他们对吴侬软语和弦索叮咚承载着由来已久的人文情怀,对心仪钟爱的演员可以有火一般的粉丝热情;另一方面,他们对表演艺术始终保持着高标准和严要求,从来不惜该有的掌声和嘘声。特别是当下可供选择和享用的文艺娱乐样式很多,故而,一旦演员的表演水准欠佳,他们就会失去连续聆观的动力,就会“移情别恋”。
此举更考验评弹。评弹尝为流行于江浙沪的一朵曲艺奇葩,在上世纪40-60年代的上海舞台上独领风骚,其受众高达200多万,超过京、沪、越等传统剧种,仅次于大众化的“舶来品”电影。然而,近20多年来,因各种艺术与休闲模式,如影视、歌舞、游戏、KTV、旅游等的冲击,际遇已不复前盛。虽然近些年来评弹界在原创书目、表演手段、舞美声光等方面做了许多创新,“元气”有所恢复,但步入“中兴”之境尚待继续前行。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