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弹理论家又出书——介绍《心影絃吟》

 《心影絃吟》是书名,作者左絃,笔名。左絃者,上海评弹团老团长吴宗锡也。这本书扉页内有简介,笔者用照片照搬(请看照片),因笔者喜收集有关评弹的书籍,要补充的是专著还有《怎样欣赏评弹》(上海文化出版社,1957)《评弹散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还要补充的是吴宗锡幼时上过私塾,中学是双语的格致公学,大学纯外语聖约翰,因而他受的教育是古今中外,在文学艺术及经济方面,学贯中西,一点不夸张,怎在经济上学贯中西呢,《心影絃吟》讲到,他喜文学,报考大学时想以文学为主修课,然父亲建议读经济,当时社会靠文学是要挨饿的,因而入的经济系。

他的笔名很多,用得较多的是左弦,是四十年代起的,左,指革命,弦,取自缪斯女神手中的七弦琴,是作为诗歌的象征的(缪斯,Muses是希腊神话中科学、艺术女神的总称,缪斯女神的数目不定,有三女神之说),意四十年代的革命文艺青年,与五十年代参加评弹工作只是巧合,也是七根弦。

《心影絃吟》的内容有三辑,第一辑“心影梦痕”;作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二十篇,是童年故乡生活的回忆,也反映了那时苏州没落书香门第后人的生活面貌,这些文稿很抒情,很有味道。原来吴老非但是书香门第,还是状元后代,因他幼时祠堂祭祖文中讲到过,不过后来笔者专门问他哪一位状元公,他也只说是与林则徐当欽差大臣时同过事的,为人低调,不愿张扬,笔者只得自己去查,查得明白,清朝苏州吴姓其时的状元竟有二位是同一族中,也就是说,他家祖上出过二个状元,不是一个状元呢。大家知道苏州评弹团老团长毕康年先生家祖毕沅是状元,状元府即现今之《环秀山庄》,也即刺绣研究所。笔者于心不甘,网上一查,隋朝开考状元以来,共出了五百多名文状元,哈哈,史姓的状元竟有五个,够辉煌的,五百年前是一家,不过“昔年豪富信陵君,今日耕种信陵坟”,早烟消云散,与笔者混身不搭界。笔者还是不甘,笔者就是认识状元的,有状元缘的,肯定的,很熟的,他叫黄……黄海华,虽然不同姓,不是吗。阿Q曾说“我们家先前阔……”我这可一点没吹牛,也不是说书吧,状元夫人在下也认识,叫吴什么的,旗袍很多,就是没见她凤冠霞披穿戴过;

第二辑“诗踪文迹”,革命的文艺青年吴宗锡是喜欢诗的,也是从写诗进入文坛的,是新体诗,40年代及以后的,但散佚已多,收集到的只是一鳞半爪,不然定洋洋巨著。笔者也喜诗,《唐诗三百首》曾抄录过一遍,因那时(60年代)这书《新华书店》里根本买不到,新体诗是接触的,什么普希金、郭末若等很多很多的;

第三辑“笛声絃吟”,吴老新中国成立前便遵党委派从事戏曲改革及评弹艺术的开拓建设,以此学历、资历担当这样的革命工作绝无仅有,这部分是他对昆曲、评弹二项文化瑰宝的评论和赏析。笔者又要冒出来说话,昆曲,被誉为“百戏之祖”,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宛转、表演细腻著称,中国文化国粹之京剧便脱胎于此,苏昆,家乡戏嚒,吴老是有赏析力的,而评弹,更入窠门,曲艺的范畴来讲,雅俗共赏,是一门古老、优美的说唱艺术,文化性深,都说发源于苏州、而发祥于上海,从50年代起到文革爆发这一阶段,上海评弹团的发展是离不开吴宗锡团长的,找不出第二个人来的,不是吗。

笔者的书《心影絃吟》购自上海《乡音书苑》小卖部,估计苏州中张家巷评弹博物馆那里的《百花书局》也有购,评弹的书嚒,肯定有购的,因那是全国只此一家的评弹专业书店,同样还有昆曲的出版物一起在陈列。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