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据上海《新民晚报》报导,评弹界有关部门为了推动评话的发展,使在萎迷中的评话能振兴起来,特地在兰心大戏院组织一场“醒木春秋、唤醒评话”的评话专场演出。据报载,演出者均是当


代评话书坛上的著名演员,他们传承了一代评话名家名作,且有一定的影响力。久未听到好书的听众和渴望评话能有好书听的广大听众,一定会举双手欢呼,并热情参与。

 但笔者读了《新民晚报》报导之后,未觉震动,非是演出的书和演员的水平关系未受感动,而是因为此次专场演出,新人新书甚少,演出也不过是增加了几档书,与前不久上海“评弹之春”举行的“醒木春秋——评话专场演出”情形差不多。几月前“评弹之春”也是意在推动评话,振兴评话,希望在萎迷中的评话能在一阵醒木声中甦醒过来。但是,醒木声过后,评话未见振兴,仍在萎迷之中,不得不令人深思。

 目前,评话的萎缩,是评话艺术的萎缩,还是演评话的演员队伍的萎缩?是听众嫌弃了评话,还是演员丢却了评话?这是要搞清楚的评话萎缩本和源的问题。

 现在评弹市场中,虽然弹词“小书”占了上风,但是评话也未见减退,在江浙沪书码头上,各地书场中,说评话大书者也为数不少,不是说评话没有人听,但听客却是为数少了一些,其原因恐是一句话:“没有新书”。陈云同志早就为评弹呐喊要“出人、出书、走正路”,希望评弹兴盛起来。可是,多年来,整个评弹界也少见“出人、出书”,演来演去都是老祖宗遗传下来的那些书,有的说上了百年,听客真的耳朵听出老茧了。因此,听书也无味,你说评弹怎会兴起?评话怎会振兴?

 振兴评话,不是靠拍几下醒木,演几场会书就能兴旺起来的,关键是要靠演员说好书,多说一些新书,评话能与时俱进,我想不会没有前途的。评话是一项最为听众接受的艺术,上了年纪的老听客,尤其是过去在农村中干活的老农民,他们多数人文化程度比较低,对历史知识也了解得比较少,但他们通过听书,听说书先生说“三国”、说“水浒”、说“七侠五义”,使他们懂得了谁是“忠臣”“好人”、谁是“奸臣”“坏蛋”,渐渐对中国历史也有所了解,他们的知识是从听书中得来的,因为说书人把书中人说活了,他们才听得兴趣,记得住,所以那时的评话先生是下了功夫的。说好书,一部书说几个月还是有人听。现在不是吧?一是受社会节奏的影响,城市中生活的人那有那么空闲功夫去听书,再是没有新书,这些都应归咎于评弹界的领导部门,归咎于从事于评话事业的演员,他们应该振作精神,尊重自己,兢兢业业说好书,使评话艺术振兴起来,这是一个根本,我们希望能听到新的英雄、新的元勋、新的将帅的新书让他们的形象活跃在书台上鼓舞着广大听从。(门外汉)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