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苏州到处春色撩人,柳绿桃红,草长莺飞;时令美食目不暇接,腌笃鲜、酱汁肉、清明螺蛳青团子……一场场热闹非凡的雅集盛宴更让你挡不住诱惑出门踏春去。平江路, 是最近最热门的地方,取道中张家巷,不几步就是评弹、昆曲博物馆,幽长的小巷传来余音绕梁,一曲京歌“黄鹤楼”感情丰富,嗓音宽宏洪亮,韵味气势磅礴. 唱的太精彩了。4月12日下午,戏曲博物馆,“评弹雅集”之陈卫伯艺术座专场如期开场了。

百度了一下陈老的信息,满满都是前几年的热点新闻:“八旬陈卫伯挑战海派清口”,“笑谈60年”陈卫伯出山“笑侃波波”,“单口独脚戏风靡堪比海派清口”。而眼前这位精神饱满神采奕奕的演员站在那里,也看不出啥年纪,演说里透出一种气宇轩昂的气度。评弹雅集这里没有大舞台,非常近距离面对面感受到非凡的大腕气度。一曲京歌开场唱毕,陈老开始聊开了家常,倒不是随便拉风,而是十二分的评弹基本功演绎了生活中祖孙对热门“ipad”微媒体的趣说。请来了大家熟悉的“包公”“阴审”老阿爹对“ipad”的种种不满与冤情。评弹人物信手拈来栩栩如生,但见“包公”花脸中气了得,“小鬼”丑角鬼头鬼脑,阿爹老生怨气冲天,儿子小生呆头呆脑,偶尔还插个花旦妹妹在地铁上大摆“ipad”阵。生旦净末丑传统的表现手法,新颖的生活趣事,独角一台戏,台下笑声掌声一片。今天各位雅集雅士想温文尔雅倒hould不住,前仰后合不大笑不罢休。

陈卫伯(1933—)评话演员。1947年拜杨莲青为师学评话《包公》,又师从顾又良学评话《三国》。1978年加入上海广播电视艺术团,在评话基础上,改演“单口独脚戏”,风靡笑倒大上海。所以说陈老正宗是师承名家的早期评话演员,现场回忆了与诸多评弹名家响档的从艺趣事。嘴角一翘活脱一个张鸿声,眼睛一扫蒋月泉来了,举手一抬嗓音一亮出现的就是张鉴庭。噱头笑料、名家形象满场生辉。下面正是真正九段级的评弹知音,每一个角色出现,下面总是会心呼应着笑声一片,像,实在太像了。心生嘀咕着:怎么会有这么有本事的先生呢,如果现在的评弹演出都是这样有本事的先生,何愁没有观众哦,傍边有个阿姨一边笑一边搽着“眼泪”凑过来:明天这个演出还有吗,或者啊是每周一次有这个先生演出呢……。陈先生真有本事,过去的演出中什么趣闻怪事都有过,拎两桶色拉油猜谜开场的,有被轰下台时两个噱头扭转乾坤的,瞌睡的观众被他一个提问震醒的。其实演员就是观众的心理分析师,观众想要啥演员心中有数必然稳操胜券。看得出陈老对评弹前景的真诚关心,也可以说现状堪忧。刚正不阿的性格调侃自己,从来就是一张臭嘴巴,对时弊一针见血的见解,对现状无可奈何讽喻笑侃,对打开市场适应市场竞争的见地独特,台下人也都是评弹知音,听得频频点头掌声一片,说实话由衷的佩服啊。

聪明的老头最终喇叭没有吹的太长,最后与大家聊起了生活与养生。陈老说,80多岁上台出过最多的谜语就是让观众猜他岁数,从来也猜不着,最后人家索性送他个雅号:80后,而且永远是春天里的80后,归根结底心态太重要。下面的老阿姨明天开始一定要想开点啊,多运动多美容多听书。多旅游多交友多参加评弹雅集……现在有钱的演出不去了,钱对他已经没有意义,倒是今天这种“评弹雅集”,免费的他还跑得起劲,演得卖力一点,从不马虎,上台之前甚至还认真化了妆,静座默“书”可见老艺人的艺德与艺风。他来目的就是自由自在地来会会老朋友,聊聊新家常,开心啊!

送陈老回去,一路上后座的人余兴未了,今天是现场效果奇好的一场互动雅集,还在回味刚才的噱头笑料,前座的陈老开始闭上眼睛悠闲的哼他的京剧《坐寨·盗马》:将酒宴摆至在聚义厅上,我与同众贤弟叙一叙衷肠……“80后”的陈老的境界倒是与评弹雅集的宗旨不谋而合:不求名利回报,只因雅兴而集。五月,让我们期待戏博再见吧!

陈老群像

讲座现场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