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研讨会到场发言者为数不少,有老干部、当红作家、名记名教授等,但是言不在多而能切到脉搏,方才为真正的“知吴者”,这里指的是富有艺术实践经验的书坛老演员、也曾经是吴老的部下张如君、胡国梁老师。

一.笔者与他俩深有同感的是,吴宗锡新书的出版,以及他的评弹观或称理论的形成与确立,离不开建国以后的新时代大背景,也离不开以毕业于圣约翰大学的地下党员学生却走上评弹界领导干部的岗位,由外行速转成公认的内行,长期与各评弹大师流派名家同甘苦共命运、切磋合作,探索此门艺术之客观规律的传奇经历。吴老对评弹事业的贡献和成就是独特的,与彰显个性风格的艺术家不可复制一样道理,同样不可能有第二个吴宗锡的重现。誉其为国宝级人物,亦不为过。

二.笔者领会会议主持人的一再要求,发言要言之有物,切忌假大空不着边际。研讨会坐而论道目的,乃为今后评弹理论建设如何有效指导实践,提供实实在在的具体建议,既要有前瞻性又兼具可操作性。书中新增加“传承篇”内容,窃以为,就是根据评弹已经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的新形势、针对书坛水土大幅度流失滑坡的惨淡现状,而视抢救挖掘与保护传承为当务之急的发自内心的大声疾呼。

三.盛世“修史”之同时,亦应务实地“立学”,则是新世纪时代赋予从业者的重任。目前“京剧学”学科已正式建立,中国戏曲学院设立京剧艺术研究所,就是为了京剧学的创建作理论积累;评弹界今天有评弹学校,有曲艺家协会和书场管理协会,还建立起评弹博物馆,但是建立评弹学,成立评弹艺术研究所也水到渠成正当时候。吴宗锡先生以现有系列著作,就是当之无愧的我国评弹学学科理论开拓者、奠基人,评弹学学科的建立设置,对于今后各评弹演出团体加强经常性的学术性研讨、评弹学校教材的不断丰富与教学规划的制定,以及评弹节目在广播电视传播中的质量提高,均会直接产生积极影响。

四.吴老书名为《走进评弹》,经过他文字的系统归纳与深入梳理,笔者理解其寓意实为引领评弹走出目前的困境,书的雅俗共赏包含在多方面多层次,对业界人士有学术性,对老听众有趣味性,对媒体传播人士有实用性。多年以来,如此兼具专业性可读性的书籍似乎还未曾见到。建团一个甲子岁月有余的上海评弹团,曾是评弹艺术的发祥地大本营,为艺术名家云集之地,以往的辉煌历史,为有志者写手提供着写不完的素材,而今吴老的健在,令我们有望继续读到他撰写或由其主编的一册册各类评弹新著,欢迎这一目标成为现实。

出于对评弹的热爱心情,也为着节约与会者的宝贵时间,谨作书面留言。(王树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