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润、诗意的江南,离不开评弹的“弦歌雅韵”和市井底色。评弹虽称不上雍容华贵,但是灵动天然,呈现了一幅美丽的声色图景。外行耳中的评弹,旋律相似,一曲百唱,但内行深知流派唱腔之间的细微差异。他们总能如数家珍的说出低沉有力的马调,百转千回的俞调,华丽大方的蒋调,等等。在这些传世的26个唱腔流派里,徐丽仙的“丽调”可谓独树一帜,时而低沉哀怨,时而明朗刚健,流传甚广。但“丽调”如何形成?与徐丽仙的遭遇有何关系?光鲜亮丽的书台下,徐丽仙为妻、为母的个人生活,更是鲜为人知。近期读罢潘讯先生最新力作《一曲琵琶凄婉绝——徐丽仙传》(以下简称《徐丽仙传》,上海人民出版2014年),感触颇多。该书是上海人民出版社与上海评弹团策划的《菊坛名家丛书·评弹系列》的其中一本。四本著作,各有特色,互有短长;四位传主蒋月泉、朱慧珍、徐丽仙、周云瑞,均是评弹界响当当的人物。结合最近的读书旨趣,暂将《徐丽仙传》的个人观感分享于后。
《徐丽仙传》呈现了较为立体和完整的徐丽仙个人生命史。鉴于评弹艺人的职业特性与文化修养,徐丽仙生命史的呈现非常不容易,需要大量的文字资料和口述资料。可喜的是,作者多方查找,采访了众多与徐丽仙相知相熟的同事、朋友、家人,得到了许多未曾发表的第一手文字资料和照片资料。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该书将徐丽仙的人生、艺术与时代、社会之间的勾连关系条分缕析,让读者有了一种强烈的“历史感”。不仅如此,作者还首次梳理了详细的徐丽仙年谱。年谱中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既梳理了徐丽仙的个人经历,又用不同字体呈现了广阔的评弹史背景。在该书的篇章结构里,读者也可以感受到作者独具匠心的编排,“牵愁惹恨”的民国时代、“丽调端合唱焚香”的新中国时代、“惊心草木深”的文革、“转眼芳华尽”的生命尽头。读者不由自主的进入徐丽仙跌宕起伏的生命历程,感受徐丽仙不同时代、不同社会背景下的心态变化以及人生抉择。
《徐丽仙传》帮助我们解开了疑惑,深知“丽调”的产生、演变、流布离不开时代、社会的影响,更离不开徐丽仙个人音乐天赋、勤奋努力和情感体验。正如作者所言:“对中国独特悲剧美学的叩击与探求既与徐丽仙的音乐天赋、个性气质息息相关,同时也与徐丽仙的人生遭逢、生活经历紧密相连。”徐丽仙的人生遭逢、生活经历包括早年的“被领养”、钱家班时的卖唱经历、青年时期不幸的婚姻、中年以后的疾病缠身,何尝不是“绝美凄婉”?这些情感经验后来均融入了《情探》《新木兰辞》《黛玉葬花》《宝玉夜探》《饮马乌江河》等经典唱段的创作,传记中有不同章节的呈现和分析。作者选用田汉先生赠徐丽仙的诗歌中一句“一曲琵琶凄婉绝”作为该书书名,似也可见其对前期丽调作品的偏爱,以及对后期丽调作品的保留态度。
《徐丽仙传》还让我们看到了对评弹艺术充满了由衷感情的徐丽仙。徐丽仙患病后,依然坚持谱唱新书目,录音录像记录整理自己的艺术经验。在此期间,她谱唱了《八十书怀》《望金门》《二泉映月》和《青年朋友莫烦恼》等,并对《黛玉葬花》和《宝玉夜探》作了加工,灌制唱片。不仅如此,传记还让我们深切体会到徐丽仙对评弹艺术传承的急迫心理和拳拳之心,她培养和影响了许多评弹的后继者和爱好者,包括周美君、程丽秋、张碧华、沈玲莉、赵丽芳、江文兰、曹织云、沈世华等等。传记中“徐丽仙托着病重之身,拨弄弦索”的描写催人泪下,感人至深。
文短情长,献芹心得,以飨读者。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