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评弹是以吴语為基础叙述一段歷史、一个故事的一种说唱艺术。也许是这个原因,民间称评弹叫「说书」,专业演员叫「说书先生」,观看演出叫「听书」。评弹的歷史无须过於上溯,清初以来,就產生过為数眾多优秀的评弹艺人,他们杰出的创作和表演丰富了评弹艺术的宝库。而后,在过去的数十年间,更是「星」人辈出,风采各异,他们继承评弹艺术的优秀传统,摄取其他剧种的精华,面对社会现实,发挥评弹自身的特点,以精心的结构,感人的情节,动听的曲调,瑰丽幽默的语言,雅俗共赏的风格,创立了不同流派,创作出许多膾炙人口的名段名篇,评弹界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遗憾的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评弹的发展受到时代以及某些因素的制约,一度出现了低潮,但是,在评弹艺人的努力,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到今天,苏州评弹依然能以它固有的艺术魅力,独到的表演风格赢得苏浙沪地区广大听眾的欢迎和喜爱。
我是苏州人,从小接触评弹,曾记得,小时候,父母非常喜欢听书,我经常跟随他们进出书场,从听不懂到听懂,继而被评弹艺术所吸引,小小年纪居然听书上癮,慢慢地「学嘴学舌」跟著演员哼唱,到后来居然还让我学会拨弄丝絃,我对评弹艺术的爱好几近痴迷,成了一个十足的「书迷」。
一九五三年,為求学、工作,我离开家乡,生活在异邦客地,从此与评弹疏远。八十年代回到北京,北方的环境,身边的氛围与江南大不相同,前前后后半个多世纪,很少有机会接触评弹;知音、同好更是难觅。虽说,伴随我身边那几张评弹唱片,以及后来的几盘音带,听了又听,不时也能為我消愁解闷,带来欢愉,但不知怎的,在我的脑海裡,经常泛起年少时代听书的种种情景,总觉得拣不回我当年对评弹的爱好,心中常為此感到失落。
今年三月,一次偶然的机会,无意之中让我从网上得知「北京评弹之友联谊会」的信息,这让我感到喜出望外,因為这样的评弹票房、票友活动,是我企盼已久的事。我赶紧向「中国评弹网」以及苏州评弹专业书店百花书局求助,只隔了两天,「联谊会」就发来E-mail,欢迎我参加「联谊会」,同时,邀请我参加即将在三月二十五日举行的联谊活动。
二十五日,我一早赶去,刚踏进会场,就受到在场评弹朋友的热情相迎。那天,我自己也格外高兴,明显地感到,聚会的气氛热烈、欢乐、和谐,和这麼多朋友初次相识,我却一点也没有陌生的感觉,尤其是我,与评弹隔绝数十年,当天逢此机会,有多少往事,尽情笑谈。从会况的介绍中,我才知道「北京评弹之友联谊会」在去年八月就已经成立。起初只有几位成员,到今天,一年多时间裡,已经发展到六、七十人。他们原先是北京一些高校的老师以及中央各部委、科学院,科研等单位的研究员、高级工程技术人员,还有曾经出任我国驻外使领馆的大使、专员等。他们五十年代后期离开家乡,和我一样身在客地,很难听到乡音乡曲。退休后,大家对苏州评弹的爱好,「以评弹会友」自愿聚集在一起,唱唱弹弹,个别的几位居然能说上一回,诸如「杨乃武与小白菜」、「三国」「水滸」,此类评话、弹词,从他们几位嘴裡说唱出来,我觉得与专业演员相比似乎也差不了许多。此时此刻,与如此眾多同乡知音欢聚一堂,我抑制不住心中激动,所以,一听到要我演唱时,我毫不犹豫,张口就唱,哪晓得此时的我已经今非昔比,走腔、跑调,用家乡苏州话来说,简直是「九腔十八调」。到了这地步,我才感到「曲不离口」这话的分量,领悟到它的深湛含义。会场上,我意外发现座席上有好几位年轻朋友,他们不仅能说会唱,而且,对评弹的了解,所掌握的信息、资料尤其是视听资料之多,对评弹艺术之挚爱,让我这个「老听客」、「老书迷」自叹不如。為此,我真感到高兴。我一向认為,当今评弹要振兴、要发展,必须要有年轻人参与,一门艺术不為青年所掌握,就不可能有其将来。
我参加「联谊会」时日不久,但每次活动我都参与,逢场必练、必唱,每一次都获得了大家的热情鼓励与指点。让我最感兴趣的是「联谊会」趁上海、苏州等地评弹团来京演出机会,多次组织大家与评弹专业演员联欢、交流。在这种场合,与这些名家见面叙谈,受到他们热情指导之餘,还能零距离聆听他们的精彩演唱,这是我从来没有经歷过的。
我的演唱水準经过这半年的锻炼,已大有提高,让我感到高兴的是,在「联谊会」成立周年庆典演唱会上,我登台唱了一曲传统开篇、「陈调」的代表作《林冲踏雪》,受到了在场观眾的热烈欢迎。对此,我应该感谢「北京评弹之友联谊会」所有朋友对我的帮助,是「联谊会」让我拣回了青少年时代的业餘爱好。不仅如此,我感受最深的是,「联谊会」让我换回了青春年少的心态。论年纪,我在「联谊会」裡至少排列前三,但是,在我参加联谊活动时,我发现自己好像回到了大学时代,举止、思维、心态,竟然像我当年那样,依然是个涉世不深的年轻人。有位朋友对我说:我们这一代上了年岁的人,大多经歷过艰苦奋斗的年代,能在晚年过几年好日子,令人欣慰。确实是这样,「联谊会」成了我们「老有所乐」的活动平台,在这个「欢乐之家」裡,人人无忧无虑、欢乐轻鬆、欣赏乡音乡曲、交流评弹歷史、笑谈掌故軼事……这一切应该归功於「联谊会」几位组织者的辛勤劳动。
在上海、苏州、在江南地区,评弹票房、评弹沙龙,犹如雨后春笋,发展蓬勃,早已成為评弹事业发展不可缺失的群眾基础。在北京,这几年专业评弹团来京演出日见增多,苏州评弹在北京的影响也在扩大,眼下,像「北京评弹之友联谊会」已非独此一家,在京的评弹爱好者闻讯而来参与的也愈来愈多。我认為,「北京评弹之友联谊会」这样的组织形式,这样的活动,对於评弹事业的振兴、发展与普及是能作出贡献的。
我衷心祝愿“北京评弹之友联谊会”与日俱进,愈办愈好,愈来愈受到北京地区评弹爱好者广泛的支持和欢迎,让苏州评弹这朵艺苑奇葩在北京花开盛放。
北京评弹之友联谊会周年庆演唱会(马君玉提供)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