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化界资深人士周良老先生说:“评弹的生命线在书场。”周老早年就谈于上海大夏大学,后赴苏北解放区参加革命,历任苏州文化局长、文联主席等职。周老对评弹理论及发展有很深的研究有多项成果及专著,是公认的评弹权威。周良说:“苏州评弹的演出以在书场演出长篇书目为主要形式,长篇书目及其演出是评弹艺术的生命线。”笔者认为,这是苏州评弹传承发展的基本方针,评弹界应牢牢的铭记这金玉良言。
目今,苏州评弹正在传承中创新。创新的首要是书目的创新。实践证明,杨子江、李刚、惠中秋和姜永春新编现代书受到广大听众的热烈欢迎,同样周希明、程振秋等老先生在传统书内注入了现代精神的改编书目也广为听众欢迎。书目的创新为评弹的传承发展注入了生命力。同时,评弹走出书场到园林、宾馆、饭店的茶座表演开篇。这也是创新的积极探索。但是,有相当数量的青年演员走出书场后“乐不思蜀”却不太愿意去传统书场演出。为此,周老语重心长的指出:“现在不少评弹演出是唱开篇,把评弹当作了歌曲,其实离开了说表,评弹怎么唱得过流行歌曲?”评弹是“说噱弹唱演”的综合艺术。评弹长篇以故事为载体塑造出众多生动的人物形象、反映丰富的社会和历史和人文内涵,让听众充分的体会欣赏评弹的艺术特色,而且评弹的知音在书场通过和听众的互动才能提高评弹的各项艺术。历史事实也证明,评弹的众名家和大师都是在书场里磨练出来的,没有是只唱开篇能唱出来的。因此,评弹界要铭记周老指出的“评弹的生命线在书场”的教导。
评弹传承发展必须有机制和制度的保障。目今,各评弹团为了贯彻“评弹的生命线在书场”都制订了演员书场演出的最低场数。如江苏团订为180场,上海苏州团订为150场等等。据说达不到最低场次,各团均有处罚规定有的是扣奖金。笔者建议,增订一条,对达不到最低场次的不能评奖也不能晋级。前几年,曾有一位早已离开评弹界的老板,唱一支开篇就被评为“十佳评弹演员”,至今被评弹老听众传为笑谈,据说本人也觉得不好意思。2005年常熟评奖,笔者和二位也是大学本科毕业的青年朋友一致认为一位常年在书场演出而且场场都是超高上座率的青年评话演员而且场场都是超高上座率的得到阵阵雷呜般的掌声。笔者目睹在评委席上名家扬乃珍老先生感动得几次抹眼泪的动作。但是,公布结果是没奖。得奖的是长期没进书场演出的,而笔者和二青年朋友认为是“业余水平”的。且不谈我们听众和评委们智商的差距,仅从敬业精神而言,笔者评判评委们错了。因此,笔者建议评奖晋级必须有一基本条件,即有否敬业精神,还应加一条件即是否为广大听众认可。评弹的传承发展必须有合理的机制和制度。
苏州评弹是吴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苏浙沪地区人民广为热爱的休闲娱乐。评弹传承发展必须创新,也必须牢记“评弹的生命线在书场”。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