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小良笑称自己是评弹界的“获奖专业户”,但也不知为何,属于自己的那一朵“牡丹”却迟迟不开。这朵“牡丹”不是其他,而是中国曲艺界的最高荣誉,牡丹奖。

在苏州,很多普通市民都对袁小良非常熟悉,早些年他活跃于电视综艺节目,现今在他所任职的中国苏州评弹博物馆,有以他名字命名的评弹工作室,少儿评弹的发展正在他的坚持下平稳推进,而更多评弹文献与档案也在他的经手之中臻于完善——在评弹本业,袁小良依然扎根深深。

袁小良回忆,自1986年与王瑾搭档之后,他们这对双档便一炮打响,后来双档成为夫妻档,拿过那些年的很多重要奖项,也进入了各自事业的黄金时期。

当时最难忘的是1987年参加的“三枪杯”评弹会书大奖赛,因为那是建国以后评弹界最大规模的一次比赛,无论老少,几乎整个评弹界的演员都去参加了这次比赛。袁小良与王瑾带着新书《三个侍卫官》也去了,上书台,他们不仅抱着三弦与琵琶,还提着当时最时髦的电子琴,在上海大华书场这样的地方,轰动效果可想而知,最后他们也以精湛演出,如愿擒得大奖。袁小良后来回忆,自己的得奖运正是始于1987年的三枪杯,那一年他自己24岁,王瑾19岁,他们是比赛中最年轻的一对双档。

从那之后,这对夫妻档几乎扫遍江浙沪评弹界的重要大赛,题材则以新书为主。袁小良说,他喜欢创新,新书之中的创新空间相对较大。不过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的是,在2000年举行的江浙沪中青年评弹演员精英大奖赛中,他为自己特别定制的演出装,后来竟成为此后数年,评弹男演员们除长衫之外的“标准配置”。

那次比赛,袁小良与王瑾也是带了一出新书去,书名《约会》,是讲一个中国留学生与外国女孩的恋爱故事,表演过程中还要用到一点蒙太奇——其他都好办,可是在服饰选择上,袁小良犯难了,“男先生的演出服一般就是长衫,长衫经典,说传统书目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要说新书就有点尴尬了,而且是要表现一段跨国恋——可是,自己如果西装笔挺去讲苏州评弹,好像也不合适。”此时,袁小良脑海中突然浮现出自己在香港演出时看到的一块广告牌,广告牌上的刘德华身着青年装,英姿焕发。

青年装与中山装有相似之处,但是款式更为简洁明快。袁小良特意找裁缝定制了青年装参加比赛,奖项之外他且没有想到的是,青年装也因此在评弹界流行起来,直到今天,男演员穿青年装表演评弹,已经十分普遍。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助袁小良拿到牡丹表演奖的,仍是《约会》这一出,可谓十年磨一剑。

袁小良很喜欢在评弹表演中加入新鲜元素,“虽然有人喜欢创新,有人不喜欢,但是评弹曲艺也要与时俱进,而且现在看来,还是喜欢的人更多一些。”观众的掌声与各类奖项的青睐,都是证明。不过即便如此,他与王瑾都不愿给人以“只说新书”的印象,因此在有一年的江浙沪青年评弹大奖赛中,他们特地以传统书目《孟丽君》参赛,获得全场第一。

今年以前,袁小良已获得过文化部“文华表演奖”;第一、二届中国评弹艺术节“优秀表演奖”;第三届中国评弹艺术节“表演金奖”;第一、二、三、四届江苏省曲艺节“优秀表演奖”等多项殊荣,几乎拿遍曲艺方面的所有重要奖项。前年,袁小良还以开篇《人面桃花》,在巴黎举办的中国曲艺节上,荣膺“卢浮金奖”。

家中独缺一朵“牡丹”锦上添花,今日“沉睡的牡丹”终于绽放,身在南京的袁小良难掩激动,在参加完第八届中国曲艺牡丹奖的新闻发布会之后,他在微信上的朋友圈中也发布了自己的感想:“祝贺我吧!”

袁小良笑称自己是评弹界的“获奖专业户”,但也不知为何,属于自己的那一朵“牡丹”却迟迟不开。这朵“牡丹”不是其他,而是中国曲艺界的最高荣誉,牡丹奖。

家中独缺一朵“牡丹”锦上添花,今日“沉睡的牡丹”终于绽放。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