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弹发源于文化古城苏州,得其人文精华的滋养,经历代艺人的耕耘,在清代中叶,艺术即趋于成熟,书目累增,人才辈出,形成了独创的美学和表演体系,流传于长江三角洲各城镇乡村。上海开埠以后,进入这一新兴都市,随着其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受“海纳百川,改革创新”的文化精神的熏陶,融进其都市文化。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名家荟萃,书目繁茂,流派纷呈,艺术登临高峰期。

新中国成立后,有了党的领导,创办了国家经营的评弹团,天时地利人和相际会,评弹迎来了艺术繁荣的鼎盛时期,上海成为其艺术发展的中心。当时杰出的艺术家云集上海,使这门家底深厚、丰赡精熟的艺术造就了诸多名家翘楚;同时,也是众多才华横溢、勇于创造而又勤奋敬业的艺术精英推动了评弹艺术的发展提高。人才出书目,人才创艺术,人才的作用是巨大的。

在灿若群星的艺术精英们成长发展的道路中,体现着评弹艺术整体的发展史。可是对这些为艺术作出终身成就和重大贡献的艺术家却还没有详尽全面地立传,以记述他们的经历和功绩。1991年上海文艺出版社曾编过一本《评弹艺术家评传录》,为十余位当代评弹名家著录传略,既叙述其生平经历,又评介其艺术成就,每篇一万余字,受到读者欢迎。但为篇幅所囿,尚欠详尽,且仅出了五百本,影响有限。这次,上海评弹团和上海人民出版社计划编写一套近现代评弹艺术家的传记,应该说,这对弘扬评弹艺术,为后起人才传承发展评弹艺术,为广大评弹爱好者欣赏艺术提供资料,都是很有必要的。

二十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评弹随着时代发展,进入了艺术革新、推陈出新、生面别开的又一个创业期,产生了大量反映新时代新人物新思想的优秀节目,发展了多种适合当代人民群众审美需求的演出形式,提高了艺术表现力以及艺术素质、艺术品位,从而也大大提升了评弹在文艺界的地位。这些艺术名家正是艺术开拓、实践的功臣,也是这些集结于国家评弹团的艺术名家形成了发展提高评弹艺术的主力。

他们的出身不同,性格各异,学艺的经历也各殊。他们特点鲜明的强烈个性,使他们的艺术形成了卓尔不群的风格流派。但是由于所处的时代相同、事业相同,尤其在进入新中国后,接受了党的教育,处身于宗旨、目标一致的评弹团群体以后,使他们的人生和艺术道路,有了显著的共性。

从其共性中,我们可以领悟到评弹在党的领导下,从流荡江湖的民间艺术升华为雅俗共赏的高雅艺术的发展轨迹。从其共性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这些艺术人才在学艺之初,都曾经历过勤奋刻苦、艰辛崎岖的学艺道路,在激烈的竞争和坚毅的努力下才攀登上艺术高地,进入名家的行列。而成名之后,有些人曾在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中一度沉湎于个人享乐,尤其是男艺人们的风流韵事时有传闻。只有了解了他们的这段经历,我们才更能认识到,新社会这些艺术精英在接受了党的教育,建立了为人民服务、为事业献身的价值观之后,一心敬业,为评弹事业奋力进取、竭诚奉献的难能可贵。他们也因此认识了人生的价值和艺术的真谛,不仅提高了文化修养,更建立了自己的人文理想。在他们的晚年,经历了“文革”劫难的冲击,不顾衰病的困扰,依然执著于自己的艺术追求,或为艺术经验的记录整理,或为传统书目的传承,或为编演新的传世精品,或为艺术的发展乃至乐器的改革,孜孜不倦地写作、录音、钻研和教学授业。更有的身罹癌症,在与疾病顽强抗争的同时,仍时刻以艺术为念。应该说,是艺术改变了他们的人生,也是高尚的人生理想,升华了他们的艺术境界,而其高尚的艺术境界和人生理想成为这些艺术精英们的卓然共性。他们是受到人民群众热爱的,他们也深爱着广大的听众。可以说,对艺术、对人生的热爱也体现了他们对国家、对社会的热爱。

因此,为新中国的评弹名家立传,记述他们的人生和艺术道路,是很有意义的。我们希望传记作者们在记述他们作为人民艺术家的不平凡的人生和艺术历程的同时,总结他们的艺术经验,彰显他们的艺德艺品、艺术追求和艺术思想。当然,也记述下他们为新中国的评弹事业所作的卓越建树和取得的丰硕成果。

刘厚生同志在为《菊坛名家丛书·京昆系列》作的总序中提出了传记必须真实的警示,十分重要。真实是诚信,真实才有意义,真实才有价值。真实是对历史,也是对传主的高度负责。但要真实是不易的,须得传记作者踏实和艰辛的努力,深入调查研究。即使是当事人的口述,也还需要作认真的核实。此前,我就遇到过多起口述不实的事例。真实,还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只有理解,才能透过表象,接触并反映本质的真实,由形似而达到传神。

《曲坛名家丛书·评弹系列》

《曲坛名家丛书·评弹系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