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评弹演员对作品的思考。
陆锦花有一张过硬的评弹演员履历表——毕业于苏州评弹学校,师从弹词名家吴卫东、毛瑾瑾、司马伟,2010年作为特殊人才从苏州引进入上海评弹团工作。身为“新生代丽调传人”的她,演出13年,场次逼近3000场。
然而,陆锦花身在一个与前辈完全不同的时代。评弹是流行于江南的一门用"苏州话说说唱唱讲故事"的曲艺非遗。目前还拥有为数不多的老年观众,就是这么小众的观众群,也在渐渐萎缩。陆锦花每次望见场下“白发”,难免失落。 因为当代人少有人能直接接收传统的评弹的表演方式——每天中午2个小时,连续15天。节奏太慢。大家没有那么多时间去了解并爱上这门传统艺术。
陆锦花很着急,也有了行动。她和原创音乐乐队尝试跨界合作,录制“爵士评弹”并出版,积极进入中小学、高校、白领社团开展评弹艺术普及。8月28日,陆锦花将在上海大剧院举办自己的评弹专场。这一天正好是传统七夕节。她说,听评弹原是江南人很喜欢的休闲方式,甚至是“轻奢”生活。七夕节作为中国人的重要节日,何不引导下观众来听评弹过七夕呢?故专场取名为“弹琴说爱”陆锦花评弹专场。演出汇集了她这几年原创改编的节目,包括评弹版《杰克与露丝》、钢琴评弹《石库门外婆情》、评弹曲牌新唱《天涯歌女》、由评弹老艺术家沈世华作曲《再别康桥》、为专场而原创的主题曲《乡音里有你》,也不乏传承评弹经典的《秋海棠·秋罗定情》《杜十娘·归舟》。她将和上海评弹团的同事合作,也和钢琴家、流行歌手合作。
这些年,陆锦花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在不断寻找评弹能让年轻人接受的“点”进行演出和推广。每每结识新朋友,陆锦花总是把自己当作评弹使者,向大家推广普及这门传统艺术。这些年她也投入创作,规避评弹苏州话方言局限,创作演出了钢琴评弹、评弹阿卡贝拉、爵士评弹等,还把奥斯卡获奖电影《泰坦尼克》情节改编成了评弹。最近她还和摇滚乐队混搭合作演出了“摇滚评弹”,现场效果十分火爆。“找大家熟悉的艺术样式和评弹进行跨界,接受度远比传统的演出方式好,吸引了很多新的评弹粉,其中不乏北方观众和年轻粉丝。这些新观众不少走进传统书场,来听我的传统评弹。”陆锦花说。
她也坦言,业内对她的举动有很多质疑之声,经常是在压力中前行。“一些老师觉得,年轻人更重要的是学习传统。我总做跨界和新的创作,荒废了艺术,是在瞎搞、不务正业。”她坚持自己所有的尝试、推广并非要颠覆评弹,而是让更多的人知道评弹,对评弹有好感。“只有认识了评弹,喜欢评弹,才有可能留住这些新观众。我要找的是连接传统和现代的‘桥梁’和‘敲门砖’,目的是为了更多的观众来听传统的评弹。”她并没有放弃对传统评弹基本功的磨练,“我也要努力把传统评弹继承得更好,才能留住这些新粉丝,扩大评弹的受众群。我们的前辈和流派创始人哪一个不是因为当年的‘创新’而成就了如今的经典呢?”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