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江阴听众真是识货朋友。听说唐小玲王春霞来公园说《蝴蝶杯》,未曾开书,长票已经订去70%以上。开书第一天就320客,(公园书场250多只座位)最高时350多客。可见只要有好书,听众还是有的。

《蝴蝶杯》说的是明朝两湖总督卢林之子卢世宽,横行不法,在龟山下强抢渔民父女胡彦,胡风莲捕获的娃娃鱼,江夏县令田云山之子田玉川路见不平,误将卢世宽打死之后,引出了一连串曲折的故事。

唐小玲师承德清评弹团著名演员张雪麟先生,张雪麟善于说表,语言生动,"小买”噱头,雅而不俗。张先生票友出身,后拜郭嘉霖学唱《杨乃武与小白菜》。编演过许多令人难忘的长篇,如《董小宛》《李师师》《玄武门之变》等。《蝴蝶杯》是张雪麟先生在解放初与刘宗英合作编写的,经过书坛长期演出,码头上口碑甚佳。这次唐小玲经过修改加工,提炼润色,使故事更具理性,情节更加曲折,内容更加丰满,说唱更有可听性。都说吃奶像三分,听唐小玲的书,总使我想起他的先生张雪麟,说表老辣,噱头似乎随手粘来就是,时时切中时弊,书中还经常穿插历史文化知识,让听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又得到各种知识的熏陶。她甚至可讲出江阴要塞十多年前发生的一桩命案,使听众不得不为她丰富的记忆力感到惊奇。她的唱也非常有个性,尤其是严调,琴调,姚调,张调,60出头的人,喉咙还是“刮冷冷”。基本功相当扎实。她还根据书情适当地穿插了各种小调,京剧,越剧,黄梅戏,颇受老听众欢迎。没有一定的戏曲功底是难以胜任的。(像这样的演员,现在很少了,我记得好像常熟团的沈惠英也有此招)。更难得的是她还根据书情,常常和王春霞组成二重唱,(二重唱一般都在开篇或中篇里出现的),唐王的二重唱经常出现在长篇里,使听众感到新颖兴奋。都说"生姜还是老的辣".唐小玲名气不一定很大,但至少我觉得她是一个说噱弹唱演比较全面的好演员。她的一个学生-苏州团的杨佳霖颇像乃师。(本人以前曾有专题介绍)。看来张雪麟先生一路的表演风格,能够得到继承了。(当然,有继承更要有发展,看来青年演员更需努力!)。

王春霞 江阴人,师承赵慧兰。台风端庄,说表清晰,运腔委婉,韵味浓厚。比起前几年,确实进步很大。这可能就是长期在码头上跌打滚爬练出来的成绩,加之她本人勤奋,苦练,今天的王春霞的确令不少听众刮目相看,尤其她的说表,富有气势,“牙齿干咋咋”。每唱一曲,咬字吐音,清晰悠扬。薛调琴调,酣畅淋漓,明快刚健,尤其香香调,节奏明快,感情奔放。小的转腔拖腔都很到位。一曲《三崭杨虎》真是”崭“得来,感情真沛,韵味十足。王春霞是苏州团很有潜力的一位青年演员。在台上和唐先生的搭口搭得也相当紧密,配合非常默契。听得出台下一定化了很大的苦功。我觉得青年演员最好的锻炼,就是一,要坚持跑码头说长篇,二,最好能跟上一个乃至几个好的老演员,以利吸收各种营养,加上自己的勤奋,不进步是不可能的。王春霞就是一个明证。我经常在想,我们的评弹,从解放前发展到解放后,是到了一个历史的顶峰,后来遇上了文革,又从顶峰跌到了底谷,书目的匮乏,演员的断层,使评弹一蹶不振,举步维艰,现在唯一的希望只有寄托在这些青年演员的身上,有老年演员的传帮带(像唐小玲已经退休了,但是,她出来说书,一是为了休闲,二,同时也想为评弹事业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许多老演员出来演出,都是因为割舍不了评弹)。只要这些青年演员,能坚持跑码头,坚持说长篇,坚持向老一辈的演员,虚心学习,潜移默化,博采众长,再结合自身条件,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力求发展,评弹的未来还是会充满阳光的。

如果大家喜欢,下期请看《书场花絮》,“勿知唔督阿要看酿”?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