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我们这个城市拥有“中国最美的声音”,那声音在哪?究竟又有多大的魅力?昨天,由晚报“小开心·大发现”联手“社科普及1+1”联合推出的“博物馆之旅”第三站来到了中国昆曲博物馆和苏州评弹博物馆。飞檐翘角的古戏台,随处可见的戏文故事,余音绕梁的叮咚弦索……过足眼瘾,还大饱耳福。视觉之旅加上听觉盛宴,大小朋友们惊喜连连。

进入戏文天地:砖木门楼里藏着“小秘密”

一踏进昆曲博物馆,“小开心”翟佳佳便被工作人员面前的留言簿吸引了。一位安徽游客这样写着:“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属于中国人的天籁。”“曲高丛然和春寡,书好自有知音人。”一位妈妈翻开了另一页念道。“评价这么高,看来今天来值了!”家长们笑了。不过,究竟是什么样的声音折服了天南海北的游客呢?这下,大小朋友们“发现”的兴致更浓了。

领完任务卡后,讲解员阿姨竟然把大家又带出了大门,这是为何?原来,博物馆的大门都值得好好欣赏。顺着阿姨的手指,“大小开心”们一一看过来,门楼上的砖雕木雕原来大有看头,“这涂金的木雕上有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刘备三顾茅庐、三英战吕布,还有周瑜打黄盖苦肉计,看出来没?”

昆曲博物馆的前身是全晋会馆,本身是全国文保单位,门楼的建筑就非常有特色。向木雕的两侧延伸出去还可以看到蟠龙蝴蝶砖雕。“这个不是任务卡上有的嘛!”一位“小开心”的话提醒了还带着任务的其他“小开心”们,大家纷纷拿起手中的任务卡作比较。一位看得比较仔细的“小开心”拉着妈妈的衣角说:“妈妈,快看,那个是唐僧。”“没错,砖墙上的砖雕也是戏文故事,西面是唐三藏西天取经、关云长千里走单骑。”讲解员阿姨说。

大家忍不住感叹:这里果然到处都是“戏”——从一砖一瓦,到一门一窗、生活用具,还有装饰用的年画,到处藏着美丽的戏曲故事。

古人很智慧:古典戏台顶上有个“音箱”

“小朋友们知道昆曲是怎么来的吗?”突然的一个提问让大家都有点措手不及。“大家可以看看面前的这个塑像,这个人叫魏良辅,是昆山腔的改革者,昆曲就是魏良辅改革昆山腔而来的,所以后人都尊称他为曲圣。”讲解员耐心地把“曲圣”引见给大家。“小开心”们纷纷和魏良辅塑像合影,大概希望也能沾点才气。

走进后院,豁然开朗。大院子里有个飞檐翘角的两层古典戏台。“这么大的地方,古时候唱戏没有话筒怎么办?”一位“小开心”问。讲解员阿姨指着戏台顶端一个黑乎乎凹进去的大圆洞告诉大家:“古代人是充满着智慧的,这叫穹窿藻井,它顶部有一块具有吸音、聚音功能的铜镜片,而穹窿中凹凸不平的小木块能将舞台中央的声音向四面八方扩展并不失真。”讲解员阿姨的解释引起了现场“大小开心”的热烈讨论,“上面真有一块镜片啊”“铜镜片怎么聚音的”,还有小朋友甚至想上戏台尝试一番。

“哇,这么小可以做得这么像啊!”走进模型展厅,一个个精致的戏台模型让大家惊呆了。最让大家啧啧称奇的一个戏船模型,“古人真会享受,在船上还要听戏。”

继续往里走,还有精彩的发现。一个有点像轿子模样华丽丽的“大家伙”被讲解员称为“镇馆之宝”。原来,这是个流动的小乐台呢,是清末民初宝和堂堂名灯担。“昆曲艺人被请到有钱人家表演,就坐在里面吹拉弹唱的。这个堂名担可以拆卸的,拆散后装在箱子里,可以挑着走。”太神奇啦,演出还自带乐台,真是长见识!

当回“小书迷”:“最美的声音”名不虚传

昆曲博物馆“入戏”,到了评弹博物馆可真“入迷”了!——著名评弹表演艺术家、苏州评弹博物馆副馆长袁小良真是给力啊。前一天还在贵州,为了我们的活动特地连夜赶回苏州呢!传播“中国最美的声音”,袁老师表示“理应特别卖力”。

“看,评弹就是中国最美的声音!”一进入书场,“小开心”们纷纷抢着坐前排的状元桌,还在舞台背景上发现了这次额外任务的答案。

“提到苏州,大家都会想到一句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那大家知道为什么苏州排在杭州前面吗?”袁小良的一个问题拉开了讲座的序幕。“大家都知道苏州话"好"字怎么讲吧,多细腻轻柔啊,而杭州话因为融入了北方元素有点粗犷。”袁小良还模仿了杭州话的“好”,略带夸张的语气,引得现场哈哈大笑。

“大雪纷飞满山峰,冲风踏雪一英雄……”介绍了苏州评弹的特点、基本表演手法后,袁小良老师又现场表演了《林冲》、《玉蜻蜓》的选段,可以那么英雄豪迈,也可以那么柔情似水,还可以风趣诙谐,让人捧腹大笑……只是一个人,最简单的三弦和琵琶,演绎出这么多的丰富和精彩来,大家真的听入迷了,只有把一次比一次更响的掌声送给袁老师。

评弹可以很慢,慢到下个楼梯,要说十几回书; 评弹又可以好快,在热烈的掌声中,袁老师一段“90秒唱出上下五千年”的表演彻底把在场的每个人征服了,当回“老听客”的感觉这么好——不愧为中国最美的声音啊。

袁老师还告诉大家,评弹的“祖师爷”是泰伯,小朋友们之后可以在博物馆里找找看。讲座结束之后,“小开心”们果然都心心念念着泰伯像,“搜索”着博物馆的每一个角落。“二楼没有啊。”一位“小开心”直奔二楼后没找着,急忙向工作人员请教,得知在一楼后,又赶紧跑到一楼,一睹泰伯的“芳容”。“原来他对讲话技巧、音乐和文学的造诣及传播都是与苏州评弹艺术息息相关的。”

好几个“小开心”当天都是由爷爷奶奶带过来的,博物馆里到处可见的耳麦让这些老人兴奋不已。“年轻的时候特别喜欢听评弹,后来要养家顾生活,很久都没听了,这次真是来着了。”一位奶奶感叹道。

国家一级演员、评弹大师袁小良讲演苏州评弹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