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月·中华情》2014年中央电视台中秋晚会9月10日在苏州市取得圆满成功。其中,一曲有着浓郁苏州氛围的评弹《枫桥夜泊》,在演绎精彩的同时,也让乡情、亲情不断升温。来自苏州评弹学校的八十三名师生参加了这一节目的演出,展示着别致的苏州情怀。
《枫桥夜泊》展现苏州文化
唐代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可谓家喻户晓,这首诗本身也是描写苏州的景色故事。节目的舞台布置重现了沧浪亭等苏州当地古色古香。传统的评弹艺术结合现代舞台包装,为全球华人献上了一份独特的艺术大餐。
《枫桥夜泊》一个节目可谓集合了老中青三代评弹艺术家。领唱盛小云是苏州评弹团演员,国家一级演员,也是评弹名家。身着长衫、旗袍,手执三弦、琵琶的两位演员是来自苏州评弹艺术团,传统的评弹表演形式也是一男一女,长衫、旗袍、三弦、琵琶都是能够体现苏州特色的文化符号,完整地在秋晚舞台上呈现评弹艺术的原汁原味。同样引人注目的是来自苏州评弹学校八十名女生,她们文静、优雅的气质,“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姿态,无不诠释着苏州情怀。
这八十名女生从春节后就开始在学校的指导下筹备这次演出。由于演出需要,8月25日就需要开始集中排练。虽然需要她们放弃假期休息参加排练,但这八十名学生也没有一个人请假。
一个学校一个专业
苏州评弹学校成立于1962年,她的成立源于陈云同志的积极倡议。如今的评弹学校已经发展成为占地60亩的园林式学校。为保证教学质量,评弹学校每年只招收50-60名学生。报考评弹学校的学生需要经过音乐、语言与形体考试。部分毕业学生会被吸收进江浙沪地区的评弹艺术团。
如今的苏州评弹学校与苏州评弹艺术团进行“校团联动”。苏州评弹艺术团的演员也会到评弹学校任教,以解决学校教师不足的情况。今年5月21日,在上海举行亚信峰会晚会上,苏州评弹学校应邀参加了《江南如诗》的评弹表演。习近平主席与各国政要一起观看了演出。
培养评弹年轻听众
评弹艺术的发展现状可谓是喜忧参半。评弹艺术的发展有着语言局限和表演形式的局限。评弹与苏州方言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没有苏州话就没有评弹艺术,这就使得评弹艺术的听众集中在江浙沪一代,而如今的苏州小孩子所讲的普通话,习惯于用普通话的声母配以苏州话的韵母,也是“变了味”的苏州话。评弹表演又是七分念白三分唱,表现形式较为单一。80年代时,江浙沪地区活跃着38个评弹团,到如今,已经剩下不到10个。
为了传播评弹艺术,评弹艺术家们也是不断努力着。一方面是不断培养青年演员,一方面也重视在培养年轻听众。改编自曹禺先生原著、用评弹艺术呈现《雷雨》已经在全国各大高校巡回演出100多场。苏州大学也开设传统艺术鉴赏课作为选修课,每周两节课,成绩会记入学分。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江苏地区的主要地方戏曲,其中包括苏州地区的戏曲艺术。
对于评弹艺术与苏州话结合密切的特点,校长孙惕认为不懂苏州话的外地人一样可以欣赏评弹艺术的声腔。评弹有二十多种流派声腔,每一种流派都有各自的特色。通过听弹词,来欣赏戏曲的音乐美感、语音美感。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