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宗锡与新中国评弹》研讨会后续报道(一)
支立文/图
七月二十五日下午,沪港国际咨询集团“江南清韵”评弹沙龙假座上海宾馆召开了《吴宗锡与新中国评弹》研讨会。
与会代表都得到了《吴宗锡(92岁)访谈录》的录像碟片与整理后的文本小册子。
该小册子中除吴宗锡访谈自述的内容外,篇幅较大,还附有吴宗锡小传,篇幅不很大,这里全文转载,是上海市曲协整理撰写的:
“吴宗锡小传:新中国评弹的开拓者和建设者吴宗锡
吴宗锡(1925年生)男,祖籍江苏苏州,生于上海,笔名左絃、夏史等。诗人、作家、戏曲曲艺理论家。第七届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得主。2013年获上海文艺家终身荣誉奖。1942年毕业于上海格致公学,1945年冬毕业于圣约翰大学。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参加地下党办的《时代学生》杂志的筹备创建。之后,又参加了该杂志的印刷、发行和通联工作。1946年3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46年,与屠岸、金沙等组织“野火”诗社,并编印诗刊《野火》,获得了郭沫若的好评。1947至49年间,与袁鹰、吕林等共同编辑《新文丛》出版发行。 期间创作歌词《山那边呀好地方》,由罗忠镕谱曲,该歌曲得到了广泛的传唱,在当时国统区青年中有较大影响。1949年5月任上海市军管会文艺处剧艺室组长。领导评弹界的组织、创新工作。1950年任上海市文化局戏改处科长,兼任《大众戏曲》副主编(主编梅朵)。1952年起担任上海市人民评弹团工作团(上海市人民评弹团、上海评弹团)领导工作。1963—1980年起当选为上海市曲艺工作者协会副主席、1980年---1997年任中国曲艺家协会上海分会(上海市曲艺家协会)主席。1997年—2003年任上海市曲艺家协会主席。1979年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1984年任江苏、浙江、上海评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1984年9月—1985年8月任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长。1984年8月当选为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任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1994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6年至今,被聘为中国曲艺家协会顾问。2012年被聘为上海市文联荣誉委员
上海解放前,地下党时期,他即奉命对评弹进行调查研究,为对评弹艺术开拓、改革做准备。解放以后,他进入评弹界,领导评弹工作。自1952年任上海评弹团领导后,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政策,领导并积极推动评弹的创新、整旧、书目建设及艺术革新,研究总结评弹艺术的特征及发展规律,推动指导评弹流派的发展,迎来了50、60年代评弹发展的新高潮。吴宗锡以党的文艺工作者及新文艺作家的身份与评弹艺人们打成一片,感情融合,共同从事创作实践、艺术实践,从而产生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评弹作品。带领艺人一同深入工农兵生活,参与编写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王孝和》、《芦苇青青》、《人强马壮》等中篇,《红纸伞》、《新木兰词》等开篇,其中部分已成为评弹经典保留节目。吴宗锡在上海评弹团工作期间,帮助艺人提高艺术素养(情趣、格调),发扬艺人的优长和风格特色,受到艺人的爱戴和敬仰。著名评弹表演艺术家蒋月泉晚年回忆上海评弹团的工作,曾写信给吴,表示“想到当年的一切,就必定会想到你。” 这段时期,吴宗锡既对传统长篇《玉蜻蜓》、《描金凤》、《白蛇传》等作了推陈出新的整理提高,更对《玄都求雨》、《庵堂认母》、《抛头自首》等选回、《老地保》、《厅堂夺子》等中篇提出原创性的修改意见,并组织加工,使之成为经典性的精品。应该这样说,整旧的过程是吴宗锡所代表的新文艺思想对传统评弹艺术实行渗透的过程,是令评弹艺术去陈腐、去低俗、趋高雅化的过程,使上海评弹团“整体风格”逐渐鲜明,并提升了评弹在文艺界的地位,而吴宗锡本人也同时在“整旧”过程中,对评弹艺术有了更深刻的领悟和把握。所以“整旧”也是吴宗锡对评弹的重要艺术实践活动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吴宗锡作为上海市文联及上海市曲艺家协会的领导,对繁荣上海的文化事业,促进文艺界团结和谐,发展评弹艺术,出人出书,作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
1959年起,吴宗锡受到评弹知音陈云同志多次接谈与交往,三十余年间陈云同志致吴宗锡指示及议论评弹的信件数十封。1983年,他参加了《陈云同志关于评弹的谈话和通信》的编辑工作并写《编后记》。
吴宗锡一生笔耕不辍,潜心钻研评弹理论建设。他自解放初期受命从事评弹事业,便对这一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肩负了责任感和使命感。由于多年来在长期实践中,他和众多造诣精深的艺术家共同探讨切磋,进行书目建设,艺术改革创新,又长期浸润于排练演出的现场,感受艺术名家的艺术创造和观众的现场反映,从中总结提炼,加以提高,形成理论,并用理论来指导实践,使前辈的经验得到继承发扬。他著有《怎样欣赏评弹》(1957年)、《评弹艺术浅谈》(1981年)、《评弹散论》(1981年)、《听书谈艺集》(2000年)、《评弹谈综》(2004年)、《走进评弹》(2010年)、《絃内絃外》(2012年)等专着,其中《走进评弹》获得中国文联第八届文艺评论奖著作类一等奖。另有一批理论文章散见于各报刊。他是《中国曲艺志》及《曲艺音乐集成》上海卷、《评弹文化词典》、《评弹小词典》的主编。1993年和1996年吴宗锡曾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俄亥俄州州立大学讲学。
数十年来,他以深厚的学术功力、丰富的创作经验,亲身参与了评弹作品的创新、整旧和评弹艺术的改革、发展,积多年实际工作经验、理论研究成果形成的“吴宗锡评弹观”,引领评弹艺术的发展、繁荣,在海内外都产生了影响。
吴宗锡除了在评弹理论方面的造诣,在文学方面也有扎实的功底,这使得他在注重评弹艺术表演性的同时关注评弹艺术的文学性。他一生创作过诗歌、进行过文学翻译、文学评论、散文创作(出版诗歌散文集《心影絃吟》),他的散文作品得到了陆文夫、赵丽宏等名家的赏许,这使得吴宗锡在从事评弹理论研究时,以文学之眼观书目、以文学之理(尤以其现实主义理念)构艺理。他将清代陆瑞庭提出的五字艺诀“理、细、趣、技、味”(改“技”为“奇”)深化和发展来阐明评弹“如何美”及“为何美”,揭示了评弹艺术的本质审美特点,进而将评弹创作的品位与格调提升起来。
吴宗锡出身在苏州的书香门第,幼年曾在苏州生活、学习,从小受到吴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而后又长期与评弹艺术家同事共处,熟谙作为吴语核心的苏州方言,是这方面的专家。
吴宗锡创作经验丰富、学术功底雄厚、以符合文艺特点和规律的方式领导文艺工作,是一位备受尊敬的专家学者型的老领导,在评弹界和曲艺界德高望重。他为评弹的艺术创作、理论研究、行政管理等方面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是评弹爱好者们所称誉的新中国评弹的开拓者和建设者。
上海市曲协”
在《吴宗锡与新中国评弹》研讨会上,秦来来发言讲他“出过七本书”,后有人补充说不止,说八本,确实“吴宗锡一生笔耕不辍”,笔者初步整理一下是11本,还会有,而散刊在报章杂志上的文章还会有许多许多。
《怎样欣赏评弹》,左弦著,上海文化出版社,1957年12月第一版
《评弹散论》,左弦,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4月第一版
《弹词开篇集》,夏史编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1月第一版
《评弹文化词典》,主编吴宗锡,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6年2月第一版
《听书论艺集》,吴宗锡著,大众文艺出版社,2000年10月第一版
《评弹谈综》,吴宗锡著,远方出版社,2004年12月第一版
《走进评弹》,吴宗锡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11年1月第一版
《评弹小辞典》,主编吴宗锡,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8月第一版
《中国大百科全书 戏曲、曲艺》卷,1993年初版(是曲艺部分的编委)
《中国曲艺志》,主编
《曲艺音乐集成》上海卷、主编
这其中的九本,笔者都找到,《中国大百科全书》全部74本,比起美英二国出版的“大英百科全书”毫不逊色,外表厚度上便超过一倍多,《中国大百科全书》全书撰稿人上千上万,全部是专家、权威无疑,中国人值得自豪呢。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